端午节父亲节夏至最忙小长假必须有美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端午节/父亲节/夏至

最忙小长假美食攻略

点妹儿翻了下日历,从这个周六起,接下来的三天小长假,分别是端午节、父亲节、夏至。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父亲节,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在北京地区,白昼时数可长达15小时。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传统节日+泊来节日+24节气,这样的乱入组合也确实充满了乐趣。点妹儿觉得,趁着连续三天的小长假,回家陪陪父母,和爸妈一起DIY手工粽子,吃一些顺应节气的美食,胜过华丽的礼物和朋友圈里对父亲煽情的话语。

毕竟, 的礼物,是陪伴。

小长假美食 波粽子DIY

 上个周末,点妹儿已经在菜市场看到洗净蒸好扎成捆的粽叶卖了。

 问及小商贩,他们说这几年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了,更加喜欢在家自己制作粽子。这不,已经销声匿迹很长一段时间的粽叶又“重现”江湖。点妹儿觉得,制作粽子其实真的不复杂,跟着这几种粽子的做法跟着学起来吧。 -

 蜜枣粽子-

 主料:糯米克-

 辅料:葡萄干50克蜜枣克-

 烹饪方法-

 1.将粽叶克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软,捞起沥水,备用-

 2.将糯米淘洗干净,沥水,备用。-

 3.将蜜枣装入碗内,蒸软取出,趁热去核,葡萄干洗净,沥水。-4.取3张粽叶,毛面相对,先放入1/3糯米,加入蜜枣和少许葡萄干,再放入2/3糯米包成三角形粽子,用绳子扎紧。-

 5.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约2小时,再用小火焖约3上时,即可食用。

 绿豆鸭蛋粽-

 烹饪方法:糯米、绿豆各克,花生米25克,熟咸鸭蛋蛋黄5个。将蛋黄切碎与糯米、绿豆、花生拌匀即成馅。取泡过的粽壳叶折成漏斗状,填入适量馅料,包好后放入锅内排紧,加入冷水浸没粽子,煮沸1小时后,改文火煮1小时即可。

 陈皮牛肉粽-

 烹饪方法:泡过的糯米、绿豆各克,牛肉、陈皮各克,猪肉末50克,葱末、姜末、食盐适量。用猪油将葱末炒黄,依次放入牛肉、陈皮、猪肉末炒半分钟后,淋上麻油即成馅。包时先填进拌匀的糯米、绿豆,将馅料夹在中间,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百果粽子-

 糯米克、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干、红丝各15克,白砂糖克。

 烹饪方法:先将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用白糖水煮,沥干水分,然后用白糖腌渍24小时,即成馅。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钟,离火焖4分钟即成。

 健康素粽-

 材料:三宝米(煮熟)3碗、棉绳1米、萝卜干1/2杯、香菇(中型)6朵、粉叶12片(大)、栗子6粒、水煮花生1/2杯、素蛋黄60g(1粒10g)、素肉松30g(1粒5g)-

 调味料:-1、黑胡椒粉1/8小匙、糖1/8小匙、麻油1/4小匙、酱油1/4小匙。-

 2、盐、白胡椒粉、素蚝油各少许。-

 烹饪方法:

 1、将粽叶以热水煮8分钟,洗净擦干水分备用。-

 2、萝卜干泡水10分钟后切碎并挤干水分;香菇泡软切块;栗子泡水2小时,香菇、栗子蒸熟(约15~20分钟)。-

 3、先将碎萝卜干、香菇丁及调味料(1)炒香备用。-

 4、煮好的三宝米加入调味料(2)拌匀。-

 5、粽叶2片重迭,卷成尖桶状,放入2大匙做法(4)之三宝米,再放入1小匙碎萝卜干、香菇丁、栗子、素蛋黄、素肉松,再放1大 匙三宝米,稍压一下,包成粽状,用棉绳捆紧。-

 6、置入蒸笼蒸10分钟即可。

 五豆粽-

 材料:白糯米克、红豆60克、绿豆60克、眉豆60克、花生60克、玉米80克、粽叶24片。-

 烹饪方法:1.将糯米、红豆、绿豆及花生分别洗净放在冷水中泡2小时,眉豆洗净在冷水中泡1小时;

 2.沥干水分,拌匀糯米、红豆、绿豆、花生、眉豆及玉米,加糖调味;

 3.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2小时后,擦干。-

 4.取出2片粽叶,交叉叠起折成三角顶部,加入适量糯米混合物,将头尾折好。两边再包裹上另2片粽叶,折好后用细绳包扎,即成五豆粽。-

 5.上笼蒸20分钟即可食用。

 嘉兴肉粽-

制作材料:-

 主料:糯米克,猪腿肉克-

 调料:酱油50克,白砂糖27克,盐25克,白酒5克,味精1克-

 粽子的特色:形态美观别致,箬香芬芳和润,肉质酥烂鲜嫩,肥糯可口不腻。

 烹饪方法:

 1.选用7~10厘米宽的伏天粽叶,放在开水锅内煮3~5分钟,使其回软,捞起用清水洗净,沥干;

 2.糯米放入淘箩,用清水淘净,连箩静置约15分钟,沥干水,将米倒入木盆内,加入糖20克、盐15克及酱油50克拌匀;-

 3.将猪腿肉去皮,按横纤维分别肥瘦切成长方小块(每块约重20克),放入大盆,加糖7克、盐10克及味精、白酒,反复搓擦,使用料渗入肉内,直至泛出白沫时止;-

 4.左手拿粽叶2张,毛面朝下,宽度1/5相叠,右手另拿1张粽叶,光面朝上,约1/3相叠接在左手粽叶的尾部将粽叶接长,在总长的2/5处折转,两边相叠约3厘米成漏斗状;-

 5.左手托握粽叶,右手放入糯米40克,肉3小块(二瘦一肥)按瘦、肥、瘦顺序横放米上,再盖上糯米60克,铺平,将长出部分的粽叶折转,盖住米,包成囚角矮壮长方枕头形,用绳绕折至八成紧即可,照此法逐一包好;-

 6.锅中放水烧沸,然后将包好的粽子下锅,水面要高出粽子约3~5厘米,用竹架和石块放在粽上压实,用旺火煮2小时,再用小火煮1小时即熟。-

 嘉兴粽子的制作要诀:-

 1.所用的主、配料与调料可制10只鲜肉粽;-

 2.需用粽叶(竹箬)30张,约克,扎绳10根;-

 3.粽叶 选用安徽产的伏天竹箬,用前一定要用沸水煮至回软洗净,否则不易包裹,易断裂;-

 4.猪肉要肥瘦分开,加调料反复拌擦使其入味;-

 5.包粽子要注意四周平衡,两端大小相似,扎绳不能扎死,不能打结,以八成紧为宜;

 6.煮粽时水一定要浸没粽子,使受热均匀,旺火煮时要加几次沸水,撇去浮油。保持水量,防止煮出夹生粽。停火后,粽子即可 起锅,不要久焖。

 海南五色粽-

 烹饪方法:先把糯主用猪油或花生油炒至闻有香味,就取出分别装进五个盒子里。然后用野生植物的叶液一盒染成一种颜色,分别染成红、黄、蓝、黑、白王色。再加入腌好的野味,如山猪肉、黄肉、鹿肉等或家禽肉。接着就用树叶或芭蕉叶包裹,每种颜色的糯米包一种,再用麻绳捆住。粽子的形式呈圆柱形,大小随意。煮粽子时,水要浸没粽子,如果分多锅煮,五种颜色的粽子每锅都要有,其意喻吉祥。煮约两小时,粽子发出浓厚的芳香味时就可取出食用了。-吃五色粽分热吃和冷吃两种。初出热锅的五色粽,香味回溢,诱人口水欲流。拆开叶子咬上一口,只觉得软滑粘牙舌头甜畅,满口清香,令人吃欲大增。冷的粽子,渐渐变硬,慢慢吃可给人一种醇香的味道,吃过后嘴里还久久留有吞不进肚,吐不出口的余味。

 台式粽子-

 材料:长糯米、猪肉、香菇、咸蛋黄、酱油、糖、五香粉、盐、粽叶、粽绳。

 烹饪方法:将糯米洗净,泡3小时备用;把猪肉切成长 公分,宽2公分的长条;香菇泡软后,去蒂切成条状;再将猪肉、香菇以酱油、五香粉、盐、糖等调味料腌2小时;咸蛋黄切半备用。-

 洗净粽叶及粽绳,取2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猪肉、香菇、咸蛋黄等馅料,再加上糯米填满,接着将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绳子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做好后放入锅中,以水盖过粽子,用中火煮2小时,熟透了便可食用。

小长假美食第二波街头美味粽

 来不及在家DIY的小伙伴们也别着急,毕竟咱大成都作为美食之都,哪样美食找不到?

 在成都马鞍东路上,多家现场制作粽子的街上弥漫着粽子的香味,各式精美礼盒装着的数十个品种口味的粽子挂满了长长的街道。每年端午节前,“粽子一条街”的生意都相当火爆。

 20多年来,这里沿街叫卖粽子的太婆们已成为一道都市风景,到马鞍东路买粽子,也成为成都人的生活习惯。像往年一样,端午前夕的马鞍东路又开始“变脸”,临街的裁缝铺、杂货店、面馆等纷纷改卖粽子。“粽子一条街”各摊点都在忙活着调拌糯米、清洗粽叶,包粽子、煮粽子、卖粽子……摊主们争先招揽生意,“真材实料”、“资格正宗”等广告条幅遍街都是,整条街上飘着浓浓的粽香。

 瞧瞧去~

粽子制作商家正在摆放商品。   

  粽子制作商家正在摆放商品。   

一些商家买来真空机包装粽子,以保障保质期限。   

  现包现装。      

“大买主”来了。   

 除了传统的马鞍北路粽子一条街可以选择外,现在酒店的粽子价格也很亲民。而且主打健康牌,相当具有亲和力。

 比如成都泰合索菲特大饭店推出的这款喜气“羊羊”礼篮,含红酒和干果,售价为元。

 天府礼粽礼盒价格就更平民了,元。

 在选材方面,自然是要挑选品相 的食材。

 呈现出 的卖相。

 由具有数年制作经验的面点师傅精心制作。

 所有实材都呈现在消费者的面前。如果你喜欢,甚至可以自己现场制作专属于自己的端午节粽子。

小长假美食第三波端午美食荟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即将来临,除了粽子,咸鸭蛋、皮蛋等陆续登场逐渐成为饭桌上的“常客”。接下来点妹儿带你看看全国各地的端午节吃食。

 1、黄鳝

  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是不错的补养品。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黄鳝一定要现杀现烹,鳝鱼体内组氨酸含量较多,鳝鱼死后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故所加工的鳝鱼必须是活的。黄鳝用开水焯烫,可以洗去外边的粘膜,煮出的汤可减少腥味。

  2、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来放到锅里蒸熟,将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极反复捶打。一般多是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槽边,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动糕团使之捶打均匀。随后,一份香甜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制作完成。

  3、鸭蛋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 ,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4、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5、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6、黄酒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也就是说雄黄酒就是用白酒、雄黄勾兑而成的。这么简单的饮品为何如此有名呢?这大概与白娘娘和许仙的故事有关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这天饮雄黄酒,现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间大概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

  但是,现代人发现,雄黄酒含剧毒物质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黄酒了。不过,因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故到了端午节这天,还会有人家会以雄黄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黄熏条的,希望用来避邪和预防虫蛇 。

  7、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8、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小长假美食第四波夏至美食

  夏至吃什么?

  时至今日,全国各地仍然保留有各种趣味盎然的夏至节日食俗。在北京,“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山东,“冬至饺子夏至面”;在江苏,夏令有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在陕西,夏至食粽子等。

  1、北京: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在民俗回归的当下,凡是跟夏至节令沾边儿的吃食都卖得不错。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2、浙江绍兴: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

  夏至日照最长,故中国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旧时,人不分贫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其时,夏收完毕,新麦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尝新习俗,谚日“冬至馄饨夏至面”。亦有做麦糊烧者,即以麦粉调糊,摊为薄饼烤熟,亦带尝新之意。

  谚云:“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机饱食一顿。

  3、江苏无锡: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4、岭南地区: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小编提示:荔枝虽然可以生津解渴,但大量食用会引起低血糖症,俗语云:‘一个荔枝三把火’。吃狗肉,也应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病。

  5、山东: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6、其它地区的夏至食俗

  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中国有些地区,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会疰夏。

  夏至清热必备食材

  夏至天气燥热,让人容易口干舌燥,火气大。所以在夏季,吃一些清火清热,生津补气的食物,可以缓解身体的燥热,让身体变得舒适、健康。

  1、花菜:生津止渴

  有白、绿两种,有增加食欲、生津止渴、解热毒等功效,同时也含丰富的维生素C、B群、胡萝卜素。

  2、南瓜:补中益气

  具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质、胺基酸等营养素,也含丰富胡萝卜素,能保健视力、改善血糖强心固肾气。

  3、菠菜:润肠止渴

  可补血润肠、止渴,为避免菠菜中的 与钙形成 钙盐,建议先以热水汆烫,去除 再食用。

 看完了这些是不是饿了?点妹儿可是一边流着口水一边给大家搜罗来这些顺应时节的美食。

 赶紧行动吧,趁着小长假的时间,开心吃、畅快玩,给家人做一餐饭,陪爸爸出门散散步。用行动告诉家人,你对他们浓浓的爱。

 点妹儿提前祝网友们端午节快乐,祝天下父亲节日快乐!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dongjk.com/afhpz/134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