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所向披靡的海底捞,如今却也是困难重重。
开年遇上新冠,门店禁止营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后来开始营业了,本想提高价格以弥补巨大亏损,却不料被网友曝光,舆论纷纷指责海底捞“这报复性消费还没开始,夫妇行涨价就先来了”。无奈之下只能下发致歉信恢复价格。
5月份,刚从银行贷款21亿元度过危险期,结果创始人张勇夫妇马上久抛售股票套现,再次引发舆论。
7月,海底捞发布上半年的业绩数据,显示亏损大约9亿至10亿元。随后,网上又爆出济南和杭州海底捞的鸡肉卷中出现塑料片、筷子中发现大肠杆菌群等食品安全问题。
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半年海底捞的公关也不是一般的忙,以及他们的道歉的文字功底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向以优品质、服务好著称的海底捞为何来了个开年“绿”?这到底是暂时的危机还是衰退的开始?
1、增长缓慢
公司获得增长的方法基本上有三种:增加数量,增加价格、增加市场份额。
(1)疯狂开店,翻桌率下降
增加数量,即商店数量和营业时间。因为海底捞几乎是24小时营业,所以在数量上的增长只能却决于开店数量。近年来,海底捞加快了开店速度,门店总是从年的家扩增到年的家。
年-年:
一线城市:50家-家;二线城市:71家-家;三线城市:18家-家。
新冠过后,海底捞迅速部署三四线城市,截止到今年7月底,海底捞工有家门店,年新开了家门店。也就是说即使受到新冠的影响,但海底捞的门店仍然同比去年增长很多。
飓风的爆发给海底捞带来了更多的运营成本,例如租金,水,电和人力,最近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可能与管理人才和管理能力的暂时性缺失有关,导致很难使其跟上节奏。
此外,短期内开设大量门店也导致海底捞的翻卓率下降。年的整体翻桌率为每天4.8次,同比下降4%。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翻桌率分别为4.7次每天、4.9次每天、4.7次每天,中国内地餐厅的翻桌率为4.1次每天,并且只有海外餐厅营业额有所提高。
(2)价格很难上调
在价格方面,海底捞的整体客户单价继续上涨,但增速有所放缓.。年整体客户单价为.2元/人,同比增长4.06%,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单价继续上涨.,年,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均消费水平分别为.1元每人、99.4元每人、94.9元每人
更大的问题是提价空间有限。尽管海底捞解释说4月份的价格上涨受到新冠和成本上涨的影响,但餐具的整体价格调整控制在6%,每个城市都实行差别定价,但是消费者不愿购买的态度使海底捞的价格上涨非常困难。高昂的员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导致海底捞的净利润率逐年下降。
(3)火锅已占餐饮市场的14%
在竞争格局方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