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佛山的天气
不是闷热
就是下大雨
这种天气最令人疲乏、胃口欠佳
觉得特别不舒服
这时
人们起居饮食稍有不慎
容易感邪犯病出现身体不适
因此
清热去湿防病是此时养生调理的重点
适时调起居
这个时节,人们要从生活起居方面进行调养,来达到清除暑气、缓解疲劳的目的。外出活动适当早起,可避免暴晒中暑。天气潮热时,要勤洗澡、勤换衣服。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在闷热的天气里,也不要睡卧于露天,更不要因大汗而直接吹风、洗冷水澡,防止湿热内闭或寒湿直中而患病。此外,虽然天气转热,但需注意不可因贪凉而伤阳气,如贪吹空调,运动后洗凉水澡,喝冷饮等。
健脾祛湿需注意
这个时节,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乍雨乍晴,气候潮湿闷热,外界湿邪极易侵袭人体,体内湿热过重,脾胃、心肺一时无法适应,造成食欲下降、胸闷腹胀、头身困重,甚至容易出现疲劳、呕吐、腹泻等各种不适症状,就是中医所称的“疰夏”(民间俗称为“苦夏”)。
要预防疰夏,在饮食上就要注意。要多食蔬菜水果,少食湿热之品。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食山药、莲子、薏米、芡实、赤小豆等,亦可煮粥食。
做些醒神自我推拿
揉捏少冲:
位于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另一只手的小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每日一次,一次3至5分钟即可。
按揉阴陵泉: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阴陵泉,以局部酸胀为宜,每日一次,一次3至5分钟即可。
按揉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足三里,以局部酸胀为宜,每日一次,一次3至5分钟即可。
最后为大家带来了几款食疗方:
砂仁鲫鱼汤:
材料:鲫鱼1条,砂仁5克,姜片3片
做法:鲫鱼去掉内脏洗净,下锅煎至两面金*;砂仁打碎;瓦煲加适量清水,放入姜片煮沸后放入鲫鱼,小火煲半小时后加入砂仁稍煮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芳香化湿开胃。
薏米汤
材料:薏苡仁、排骨、生蚝、益母草(珍珠花菜、西洋菜、枸杞叶均可)、生姜、胡椒粉、鱼露。
做法:将排骨与薏米仁、生姜一起放入锅中熬制45分钟;加入瘦肉猪杂、生蚝、蔬菜等配菜煮沸;最后调味。
功效:健脾开胃,清热祛湿,更适合潮湿闷热的南方夏天。
参苓白术健脾汤
材料: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南豆20克,莲子15克,白术、*参各10克,鸡脚8只,瘦肉克,蜜枣3颗。
做法:药材清洗后浸泡。鸡脚、瘦肉清洗后飞水。将药材及瘦肉、鸡脚放入炖锅内,加入冷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一个小时,起锅前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健脾,味道清甜,具健脾化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