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有关浏阳的美食,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浏阳蒸菜”与“浏阳豆豉”,几乎成为了浏阳的美食符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烟花一样成为了城市标志。
然而,从不缺少美食的浏阳城,除了蒸菜豆豉、素食菜等美味,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特产,比如浏阳茴饼、浏阳炒米、文市油饼、酱烧琵琶鸭、白沙豆腐、小炒黑山羊……
没错,山水田园的浏阳城,孕育出了丰富天然的好食材,又在勤劳聪慧的浏阳人手里演绎出各种美味佳肴。
跨越74.1公里,历经3天2夜,长沙吃喝玩乐在此次浏阳之行中,发现了这座城市快速发展的生机勃勃。向食客捧出一道道热气腾腾的生活味道,呈现出这座城市的有滋有味,繁华富饶。
早餐系列
“会呷的浏阳人一定要点个牛肉码子的手工粉,滚烫地上桌,稀溜稀溜吃下去,就是韵那碗透鲜的味。而小炒肉有股呛香味,与小机面的韧劲弹牙格外匹配。”
这种用米浆制作的手工粉,在滚水中煮熟后又在高汤里煨透,牛肉的鲜香更是将米香味溽得更加香熟。
裹着小炒肉的呛香和各种小菜的小机面,会让男性食客的唇齿有咀嚼的快感,弹牙的适意。
一口面咽一口酒,舒适得只差没粗着嗓门吼两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爱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风。”
米皮切成一条条的米粉,码在塑料箱里,食客上门点单即可抓一把下锅。
“冇得任何添加剂的手工粉,就是原汁原味的米浆,保证了米粉的品质和口感。但这样的米粉满足不了市场的大量需求,因为都是当天制作当天卖,第二天就不能呷了。”
牛腩和羊肉是店内的招牌,在清晨来一碗软润细腻的手工粉,让人呷得满嘴鲜香,浑身热乎。
羊肉和牛肉都是呷一个鲜味,就不要放剁辣椒、酸菜了,以免破坏口感
当时还冇独立出来的包点,成为了当地食客餐桌上的必点。并且,每天一大早就有市民到庆丰楼门口排队,左一袋右一袋的打包带回家。
老三样”:银丝卷、盐菜包和招牌大肉包。
提丝散子、银丝缕缕、松软甜润的银丝卷,是庆丰楼包子铺的打榜之一,这种将白糖和精盐擦透后的面皮需要经验丰富、手法娴熟的师傅重复叠折拉伸,卷成丸子头,即可上锅蒸熟。
盐菜包的用料相当讲究,专程收购乡下农户家晒的盐菜,流沙的糖浆和细软的面皮,每一口带着烟熏味的盐菜包,让食客的嘴巴快活地停不下来。
干拌面口味猪脚、干豆角猪肉、麻辣牛肉是他们店点单 的码子,真的偷不得一点懒,要是起得晚,一不小心就送其他食客抢光了
7年不变的老味道,受尽街坊爱戴,被食客称为“承包了公路局的早餐摊子”,比如店里自制的面条,裹着猪油香和丰富的油码,呷得满嘴喷香。
猪肉炒码面一眨眼功夫,一碗热气腾腾的土猪肉+腰花的油码手工面就递到了眼前。
呛香味十足的油码裹在面条上,特别是这略有嚼劲的土猪肉和脆嫩的腰花,不仅仅是抵达唇齿肠胃的快乐,更是让飘了细雨的清晨也有了令人温暖的美好感受。
手工粉手工粉的美味不仅卫生健康,并且下到锅里,不粘牙、没有任何杂味和米潲水味,松软可口;再配上炒得喷香的腰肝、肉肝等油码,恨不得把碗底舔干净。
小吃系列
油粑粑
在农妇的巧手里又制作出了甜酒糍粑、糯米坨坨、糖油粑粑等特产小吃。
用它来磨粉、压粉、和粉、搓团、油炸、上糖,才能做出一碗金黄灿烂、细腻软糯的糖油粑粑。
搓圆的糯米坨,滚进沸腾的油锅里,反复用铁铲压瘪翻面,随着高温和糖色的融入,白色的糯米坨正慢慢变色,像个吹胀气的小气球,慢慢浮在油面上。
用竹签一挑,裹着糖汁的糖油粑粑,外柔内嫩、表面光亮,细腻地几乎快要“流”下来。
迫不及待地放在嘴巴吹了吹热气,一口咬下去,软糯得能黏住自己的嘴巴,这一滚烫、二滑溜、三糯、四甜的糖油粑粑真的有童年里尝过的那份甜蜜。
卤味
就为了啃上几根鸭脖、几个鸡爪,一群好呷鬼把农贸市场门口堵得水泄不通!
讲起浏阳的熟食卤味,从路边摊做成专业卤菜品牌的“唐氏卤味”最深得人心。卤鸡爪、卤鸭掌、卤鸭架、卤毛豆......各色卤味都摆在了货架上,香气扑鼻,让顺路买菜的市民忍不住买上一些回家打牙祭。
素食菜
从淮川街道北正社区的石板巷经过,空气中漂浮着生姜的辛辣、泡萝卜的酸味和水果的清香,令人垂涎三尺。
这些通过盐浸、糖渍等古老制作手法的“素食菜”,让食材在密封的状态中完成了“第二次成熟”。
而有着50多年制作经验的张娭毑正张罗着自己的小摊,紫苏苦瓜、紫苏黄瓜、甘草刀豆马齿苋、甘草豆角、甘草辣椒、甘草茄皮、冰花醋姜、三味芒果、芝麻山楂糕、酸枣王、鱼腥草等“素食菜”都是她亲手制作。
土豆粉
墙壁上以土豆为主题的绘画,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可见老板在土豆这个话题上下足了功夫。
原味、三鲜和新配方土豆粉是店内的招牌,就连装土豆粉的砂锅也有讲究,不仅适合煨、煲,还具备一定的保温、保鲜。
彭记酱干
名声大,牌子响,味道好,可谓是家喻户晓。
甚至有朋友曾带给我两斤彭记酱干,在电话里强烈推荐这家酱干店,我而工作忙碌一直未能去取,他只好独自一人全部吃光。
据说这家开了32年的酱干店,之所以令朋友恋恋不忘是因为他家的酱干、泡菜不放任何防腐剂和味精,保鲜度不超过24小时。
这种纯手工制作的黄皮豆干,经研磨成浆、点乳、压模等多道工序,再加入 配料制作而成。
入口并没有想象中的辣,倒是嚼劲十足,口留余香,令人有些停不住自己的嘴巴来。店内的浸萝卜非常的脆爽
姊妹农庄
虽处在拆迁改造中的浏阳观礼台,这里仍是当地人喜爱的一条“美食带”,不是单纯的农家乐一条街,而是各家各店的厨师们整合了湖南地方菜、家常菜、农家菜,惹得好呷婆、堂客们纷纷开着香车找过来。
比如从菜农户转型餐饮市场的“姊妹农庄”,环境装修虽有些土,但因现摘的时蔬、现点的荤食,还有厨师过硬的技术,在这条街上具有了一定的口碑。
口味羊爪是店内的一大招牌,但凡晓得“姊妹农庄”的食客,上来 句话就是问羊爪还有没有?
柴火灶煮的“糯米饭”,透着猪油香;而看似小清新的“酱辣椒炒的花肠”,却格外香辣脆爽,让人忍不住地站起来继续添饭。
红珍饭店
在马鞍山小区藏着一家其貌不扬的蒸菜店,每到中午和傍晚,来吃饭的食客把门口挤得水泄不通。
蒸得更是“肤如凝脂”,油光发亮;再以浏阳豆豉和干辣椒作为配料,一度被食客戏称为“送饭冤家”。
生活在别处,我们的身心却处在浏阳人已经发家致富的饭桌上,我们的筷子伸向浏阳人幸福快乐的饭碗里,在一道道质朴朴的农家饭菜、蒸菜小炒中去感受这座城市的美丽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