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大结局的热门剧《安家》带火了上海的老洋房。最近,以复兴中路上的近百年历史的“黑石公寓”为中心打造的“黑石M+园区”对外开放了。
修旧如旧,老上海洋房内装入咖啡馆、餐厅、书店、艺术展厅……我想要不是因为疫情,这复古又时髦的园区早就成为网红打卡地了吧!
黑石公寓当初的设计运用了折衷主义风格(其实就是混搭),而园区里这家新餐厅——Shanghighbistro走的也是混搭融合风格——西餐的形式,中餐的灵魂。在老上海洋房演绎东西方餐饮碰撞,老板可真会选地方!
香椿、春笋、蚕豆、马兰头……春季菜单看得人春心荡漾。点了春季套餐(元)加单点了招牌的黑松露黄油盐焗鸡(元)。
这里餐前搭配的黄油是芥末味的,一点点辛辣冲鼻清新又解腻,有很特别的开胃效果。不过黄油偏硬了一些,如果再回温一点效果会更好。
香椿豆腐巴伐露
香椿拌豆腐是最近家里常做的菜,爱极了那春芽勃发的气息。这里不知用了什么方法把豆腐做成了细腻柔滑如奶油一般的状态,且完全褪去了豆腥气,仅留豆香绵绵。再用自制的香椿油调味,比起香椿拌豆腐,香气融合得毫无阻滞,如丝丝春雨润物细无声。这种春芽萌动的清新气息配合着凉爽丝滑的质感,着实提神开胃。
火腿春笋鸡清汤
汤看似清可见底,但微微黏嘴。鲜味婉转幽深,回味绵长。这口味似曾相识,原来是用了川菜中“开水白菜”的做法,用猪精肉蓉与鸡肉蓉来“扫汤”。虽说其醇厚度复杂度到不了南兴园和玉芝兰的高度,但鲜味丝丝缕缕不绝如春风拂面一般,和前一道香椿豆腐倒是一同构成了一幅清丽的春日图景。
肥肝蚕豆酥挞
挞皮做得真好,香香酥酥,毫不费力就在口中散开。挞馅特别好玩,将蚕豆剁成泥与咸菜,火腿粒混在一起,这不是在致敬我们的“咸菜豆瓣”嘛!顶上再铺上鲜嫩蚕豆,与盘中的ricottacheese一起平衡“咸菜豆瓣”的咸鲜。至于挞顶的鸭肝,可能是作为向主菜牛排的过渡吧,我个人认为是画蛇添足,过多的油脂破坏了整体清丽的格调。
嫩烤牛菲力佐咸蛋黄羊肚菌马兰酱
牛排接近全熟,类似中餐的做法。用了陈年车达奶酪调和咸蛋黄做成的酱汁,且保留了咸蛋黄沙沙的质地,十分鲜香。更有趣的是还加上了用马兰头汁打成的泡沫,再有一旁的芥末酱,与野菜的清苦香气一同来平衡牛肉与咸蛋黄的鲜香。
黑松露黄油盐焗鸡
盐焗鸡现点的话需要等一个小时。我是订位子的时候就预订好了这道招牌菜,拜托店家在我到店之前提前准备。
上桌时,服务员将黑松露黄油刨在鸡身上。这黑松露黄油是用法国黑松露酱与黄油混合制成。片片黄油落在冒着热气的盐焗鸡上,如融雪般缓缓化开,黑松露的美妙香味也随着热气一同洋溢四散开来。此时鸡香黄油香松露香融为一体难分难解。不禁感叹想出这做法的厨师真是够聪明。
鸡肚子里还有惊喜,装满了栗子与南瓜,香甜粉糯,搭配饱满多汁又细嫩的鸡肉,口感层次丰富又和谐,好吃极了。
酸辣荠菜意式饺子
一般西餐里意饺是作为前菜的,而这里放在主菜后面。感觉也是中餐的逻辑,吃到尾声时总来一碗主食嘛!
其实用了大馄饨的皮子,但做得滑溜带点弹韧,接近意饺的口感,里面是荠菜肉馅的。酱汁是南瓜泥,但其中加了不少香料,是类似冬阴功的酸香味道。我觉得这道菜出现在厚重的主菜之后,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整个套餐的口味先逐步增强再逐步减淡,过渡变化自然流畅。
草莓玫瑰覆盆子
草莓冻慕斯是类似冰糕的口感,中央包裹着覆盆子雪葩,顶部是打发淡奶油。玫瑰香气似乎无处不在,奶油里有,雪葩里有,冻慕斯里也有,丝丝缕缕,甜美如春日阳光。
巴斯克烧焦重乳酪蛋糕
ShanghighBistro的这款重乳酪蛋糕十分受欢迎,但只提供7寸大小的外卖,并且需提前3天预订。我订位时询问是否有小份的卖,当时经理说不一定有,没想到他记下了,当晚给我提前准备了一份。
重乳酪浓郁又润泽,醇厚又细腻,芝士香气简直太过瘾。有趣的是饼底是用万年青饼干做的黄油酥底。就连做个蛋糕也要偷偷藏一点我们上海小囡熟悉的味道呀!看了眼餐厅4月下午茶的菜单,除了包括这款芝士蛋糕之外,还会有生蚝油墩子、炸猪排三明治和乐口福冰拿铁……真处处有上海人的童年回忆。
用西餐形式演绎本土的食材与风味,这种概念的餐馆在上海还很少。ShanghighBistro有些部分虽稍显稚嫩,但不乏有趣机灵又值得玩味的设计。尤其是春季套餐的前半段,一派春意盎然令人欢喜。更别提还有品质直追finedining的盘式甜品与超级嗲的盐焗鸡和芝士蛋糕,这家新开bistro真是宝藏多多,潜力无穷。
黑石公寓最初建成时的主要住户都是在沪外侨。这梧桐树下,融合了古典主义与巴洛克风格的老上海洋房是海派文化的 注解。而ShanghighBistro墙上处处挂着郎世宁的复刻画。这些中国笔墨融合西方技法的经典佳作,是否也暗示着,这家有趣的新店是东西方餐饮的碰撞与融合呢?
ShanghighBis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