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宫廷宴,今日民间肴
“添安膳”筵式最早见于咸丰时期,前后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至民国初期还流行于上层社会的高端宴会场合。“添安”筵式的出现及其制度化,是慈禧太后时代清帝国宫廷御膳的 格局。
据清宫御膳档文,乾隆时期的御膳肴馔,无论是用料还是风味、技法,均已是“南北兼及,以北为主;满汉融通,中华传统”。而至慈禧太后时代,则将清宫御膳推进到了更隆重尊贵、更严格规范的水准,这一时期出现的“添安筵式”可为典型代表。慈禧太后膳单:
添安早膳一桌:
火锅二品:金银奶猪、口蘑烂鸭子;
大碗菜四品:燕窝“庆”字八宝鸭子、燕窝“贺”字什锦鸡丝、燕窝“新”字口蘑烂鸭子、燕窝“年”字三鲜肥鸡;
怀碗菜四品:燕窝鸭条、溜鸭腰、荸荠蜜制火腿、什锦鱼(翅);
碟菜六品:燕窝炒锅烧鸭丝、肉片焖玉兰片、肉丁果子酱、楡蘑炒鸡片、盖韭炒肉、炸八件;
片盘二品:挂炉鸭子、挂炉猪;
饽饽四品:白糖油糕、苜蓿糕、蘋果馒首、如意卷;
燕窝三鲜汤。
午正:
上进果桌一桌二十三品,添安早晚膳果桌四下分赏。进圣母皇太后早膳一桌,照此添安早膳一样,多中碗菜四品、碟菜两品、克食两桌、蒸食四盘、炉食四盘、猪肉四盘、羊肉四盘。
养心殿进晚膳:
用填漆花膳桌。
摆:口蘑肥鸡、三鲜鸭子、肥鸡丝木耳、肘子、炖吊子、肉片炖白菜,后送大炒肉、鸡汤白菜、味羊肉汆黄瓜、豆秧汆银鱼、鲜虾丸子、肉片炖萝卜白菜、排骨、酱包(当是“爆”字,下同)肉、饟(同“饷”)冬瓜、熏鸡丝、溜脊髓、里脊丁黄瓜酱、肉片焖云萹豆、冬笋丝炒肉、包三样、炒苜蓿肉、炸汁、小葱炒肉、口蘑罗汉面筋、烹掐菜、苏造五香肉、猪肉丝汤、脂油方脯白蜂糕、豆腐汤、老米膳、溪膳、旱稻粳米粥、甜浆粥、煏米粥、小米粥,上进两碗老米膳、一碗粳米粥。
添安晚膳一桌
火锅两品:野意锅子、蘋果炖羊肉;
大碗菜四品:燕窝“江”字海参烂鸭子、燕窝“山”字口蘑肥鸡、燕窝“万”字锅烧鸭子、燕窝“代”字什锦鸡丝;
怀碗菜四品:燕窝金银鸭子、山鸡如意卷、大炒肉炖榆蘑、荸荠蜜制火腿;
碟菜六品:燕窝炒炉鸭丝、炸八件、煎鲜虾饼、青韮(韭,以下改过)炒肉、青笋晾肉胚、熏肘子;
片盘二品:挂炉鸭子、挂炉猪;
饽饽四品:白糖油糕、苜蓿糕、蘋果馒首、如意卷;
燕窝八鲜汤。
晚用:
羊肉片汆冬瓜、口蘑火肉、煨老菜、肉片炖萝卜白菜、肉片焖云萹豆、炸汁、熏肘子、香肠、老米膳、煏米粥、小米粥。
朝廷的“满席—汉席”作为“祖宗成法”,自康熙二十三年至清未作任何改变。
但朝廷之外的官府,尤其是远离朝廷的外省官府,往来酬酢的官式宴席与宫廷宴式有很大不同,主要是不受朝廷食礼规定的约束。
官场酬酢筵式“满席—汉席”进入道光年间后,逐渐演变成为“满汉席”的合一筵式,“满席—汉席”的并列筵式逐渐被淘汰;而至光绪时期,“满汉席”又被规格更大的“满汉全席”所取代。
民国初期,“满汉全席”更趋张大,名目越搞越多,膳品愈变愈富。流传到现在的一些“满汉全席”菜单,基本上都产生于民国初期。膳品名目、数量及格局、礼仪上出现种种差异,从而形成“满汉全席”不同的地方风格。
满汉全席菜肴制作专项技能培训班招生
沈阳市饮食文化研究会正式启动满汉全席菜肴制作专项技能培训(宫廷菜进修班)招生工作。培训目标:通过“满汉全席”所特有的知识点进行培训和考核,依照“满汉全席”菜肴烹制要求,运用煎、炒、烹、炸、熘、爆、煸、蒸、烧、煮等多种烹调技法,对烹饪原料、辅料、调料进行加工,完成以炖、烧、扒、熘见长,用围、配、镶、酿表现出特色满汉全席菜肴制作的能力。证书颁发(双证):1、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经考核后,由辽宁省人社厅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颁发《满汉全席菜肴制作专项技能》证书。2、为 学员和学员所在门店颁发《御膳传习人》及《御膳传习店》证书。招生对象(满足其中之一均可):1、中级以上职称;2、沈阳市饮食文化研究会会员;3、御膳门下弟子(有师父推荐)。教学内容:1、培训形式:分班制授课,20人-30人/班。2、考试内容:用满汉全席的“量、安、定、收”的要求,自定席面。3、授课方式:面授培训师资:李鸿志、王廷祥、崔任友、李春祥、李静芳、张勃等大师。授课菜品(部分热菜):1、乌龙盘珠;2、宫门献鱼;3、脯雪黄鱼;4、骨酥香味鱼;5、抓炒鱼片;6、玉凤还巢;7、鸡凤卧雪莲;8、金陵酥鸭;9、象牙鸡条;10、罗汉菜心;11、芹仁龙须;12、笏板全蟹;13、如意大虾;14、黄葵拌雪梅;15、长寿海参;16、乌龙献瑞;17、干枝瓜条;18、葵花斩肉;19、五福盘寿;20、金跎千里;21、牡丹海参;22、麒麟送子。加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