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成熟得比别人晚,有些人,成长得比别人慢。这不代表他们做不成事情,反而有时候还会变成一种优势。时间的酝酿,给“大器晚成”的人们,带来了耐心和经验,同时还保持了对生活的热忱。
如果你是“晚熟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好。
这世界上,多得是大器晚成的人。
人生有些人早熟,成功的比较早;
而晚熟的人,总要等到下半场,才慢慢搞懂人生的轨迹,才能看清自己要走的路。
没关系,人这一辈子,哪怕前半生活得懵懵懂懂,后半生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莫言: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57岁那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而这一年,距离他开始写作已经过了整整1年。
辉煌来得虽迟,但终究是来了。
获奖之后,许多读者比莫言还着急,希望他尽快出新作品。
但莫言不急不躁,沉寂了长达8年的时间。
8年之后,他携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读者视野。
他说:“八年来,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坚持创作,或者在为创作做准备。”
抛却外界的繁华浮躁,闭关潜心创作,用8年时间精雕细琢,打磨出一部足够优秀的作品。
一向不着急的莫言,用自己的经历印证了一个至简至深的真理:
这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一步登天的云梯。
《晚熟的人》也许你会读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人物,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哦,原来还有这样的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当我们读完掩卷,或许会有所感悟,也许这才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吧。
莫言是一个特别讲故事的人,他用一个个故事构筑了了一个个梦幻般的现实,让读者在有滋有味的阅读中砸吧出个中滋味。
老年人卧病在床时就会知道,最好的底牌,就是以下两张
作家王小波说过:“到了中年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成为老人的依靠呢?
很多人以为,有了金钱、房子,就什么也不怕了。退休金就是源头活水,存款可以应急,房子在人生最难的时候,能遮风挡雨,或者变成金钱。
有人认为,培养好了儿女,也是可以依靠的。或者说,儿女有了钱,多少会分一些给父母。但这样的观点是否成立,需要儿女和父母双方来决定,父母不能一厢情愿。
人老了,还是生龙活虎的时候,什么观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到了卧病在床时,就会反复佐证和调整自己的观点。
生老病死的不能抗拒的,人生终归尘与土。只是我们在最后的年月,要尽量活得体面一些。这就需要深思熟虑,认清现实,不要把道听途说的道理,当成真理。
01
所有物质的,到了晚年病痛交加时,都可能是鸡肋。
齐桓公,春秋时的霸主,要钱有钱,住在宫殿里,有几个儿子,三妻四妾。
年轻的齐桓公,依靠管仲、鲍叔牙的辅佐,征服了宋、陈、蔡、燕等小国,也吸引了一批阿谀奉承的小人。
当管仲和鲍叔牙过世之后,齐桓公也老了。
有一段时间,医生扁鹊游学到淄博,顺道去拜访齐桓公。他说:“我看,你的病在腠里,还很好调理。”
齐桓公不以为然,到了病倒在床时,才追悔莫及,到处寻找扁鹊。可是,扁鹊已经离开了,不知所踪。
吃不好,睡不踏实,过世后也没有人来安排落葬,这是齐桓公最后的结局。
“扁鹊见齐桓公”的典故,很像生活中的一个画面:老人病入膏肓时,连医生也会摇头,说一句“没办法,回家去吧”。
钱真的不是万能的,不一定能买到优质的服务,花钱也不一定能治病。住在高大上的房子里,但是得不到好的关照,心就会凉飕飕。
看看周围,但凡是物质方面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02
只有深情的,在人越来越老时,就是依靠。
如果物资靠不住,那么我们躺在病床上时,依靠什么呢?总不能自己爬起来,到处寻找食物吧。
萧伯纳说:“最好的长生不老药,便是在己身未填沟壑之前彻底地用尽自己。老年人要善用自己的力量,而不要低首于无聊的苦恼和疾病。”
以上这句话,给我们提了个醒,也让人茅塞顿开。
在身体还算好的时候,就要有所保留。用一部分力量,去撑起自己的暮年。
“力量”的根源,就是善待枕边人,善待自己——以下两张底牌,只要握住了,就是老人的远见和体面。
其一,善待伴侣,是最有温度的底牌。
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她对一千多位即将离世的人进行调查和统计,发现人生有二十五件后悔的事情。
其中有四件事,涉及到爱情:被感情左右度过了一生;没有谈一次永存记忆的恋爱;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对深爱的人说“谢谢”。
爱情真的不简单,是年轻时的浪漫,是上学时的懵懂,是中年时的柴米油盐,是老年时的陪伴,是临终前的心酸。
最可怕的是,有的人在年轻时,把爱情当成儿戏,轻轻松松离婚,轻轻松松开始。最后也是独自一人。
有伴侣的老人,生活就不一样了,越老越会觉得温暖。
住在我家楼上的何大爷,和老伴种菜时,摔了一跤。之后躺在床上六年多,不能说话,不能动弹,每天靠吃流食过日子。屎尿都要人管着。
要不是老伴细心照顾,何大爷的晚年,估计够呛。
儿女们说:“都到了这份上,就放弃算了。”
何大爷的老伴摇摇头,说:“人哪能这样呢?”
病痛时,得到老伴照顾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我们要看清一个前提条件——曾经一起度过了难关,一起熬过了岁月,一起搭建了家庭,一起享受了诗和远方。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有人说:“因为有了坟墓,所以死了还有葬身之地。”
生死与共的人,大概只有老伴吧。到了躺着的那一天,就清醒地察觉到了。
其二,爱惜身体,是最长久的底牌。
我要告诉你一个观点:陪伴你最久的人,不是亲戚朋友、儿女、老伴、父母,而是“你”。
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到人生最后的那一天,身体一直陪着你。要是弄丢了身体的一个部分,人生就残缺了,或者毫无意义了。
医生会给你一万个建议,但是抓落实的人,唯有你自己。
哪怕是病入膏肓了,也不要折磨自己的身体。好好吃饭,好好休息,给家人一点微笑。说一些善意的话。
很多中年人,熬夜加班,苦苦赚钱,就是要打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自己熬出病了,家就垮了。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作家李筱懿在四十岁之前,说幸福就是有钱,有车,有房,有事业。四十岁时,她病了一场,说幸福就是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这笔财富,只有生过病的人才会倍加珍惜。希望你我,在生病之前,就大彻大悟。
0
李嘉诚说:“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人老了,看淡得失吧,不要为物质的东西而较劲,要珍惜每一份感情,用好现有的东西。
健康活着,有人爱你,内心通透,每天乐逍遥。
愿你,愿我,愿他,握住底牌,活出精气神。
十年等待,千言万言何若莫言。
十年积蕴,人事全新。一言掷地,壁立千仞。
他曾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之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时隔十年,那个讲故事的人回来。
有人说,读完《晚熟的人》,会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后劲很大”,
因为书里的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在说未完待续。而这种未完待续也因此留下了许多的韵味。
有人说,莫言会不会像其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样江郎才尽,看完《晚熟的人》后,我想有人便会回答说:
“还是莫言啊。”
《晚熟的人》莫言用十二个故事,讲述了获奖后八年的里里外外。
在该书中,莫言改变了他一贯的讲故事的方式,既延续了以往的创作风格,又注入了新的元素——汪洋恣肆中多了冷静直白,梦幻传奇里多了具象写实,从油画般的浓烈转向线条般的简洁。
莫言把自己作为人物写进小说,以特殊的视角打量着这个复杂、令人迷惘的世界。
《晚熟的人》是一部读懂人性的佳作,莫言为何花费了八年时间才将其完成?
全在于莫言费了许多心血与精力,越是荣获此奖,越是在乎质量而非数量;也可以说,莫言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全然写在了书中,毫不吝啬地跟我们分享。
细细思索,我们每个人都可从书中学来智慧,都可将人性给研究透彻。
书中有这这么一句话: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他们是被劣人所催熟的,当别人聪明伶俐时,他们又傻又呆,当别人权衡利弊时,他们一片赤诚,当别人心机用尽,他们灵魂开窍,后来虽然开窍了,但内心还会保持善良与赤诚。”
正如网友所言,现在是非常的时期,有太多的不安与焦虑,而新书《晚熟的人》或许是动荡日子里的一帖安神剂。
如果你是为人父母,不管是自己看还是当成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都非常合适;如果你正处于事业上升期,那么可以看看掌声背后的真相,那些人那些事如何对待;如果你现在处于困惑茫然阶段,那么不妨看看莫言如何凭借“晚熟的人”,面对挫折的,相信从中能够找到解决对策!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商品链接即可购买↓↓↓
道KK晚熟的人+生死疲劳莫言作品诺贝尔获奖者小店¥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