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芳和丈夫宋远来在修剪树木。(记者郭军鸽王磊通讯员赵昕摄)
乌鲁木齐市向北约40公里,有一片面积余亩的盐碱地。一片深深的绿色镶嵌于此。
这里是米东区羊毛工镇卧龙岗村。
16年前,这里寸草不生;16年后,这里绿色一片。
年至今,李秀芳夫妻俩搭上以前做生意赚的钱,硬是在亩盐碱地上,种活了30余万棵树。
绿,一寸一寸,扩展着,增长着,延伸着……
缘起:一个念头承包下亩盐碱地
5月30日,记者走进卧龙岗村东头的盐碱地看到,一片郁郁葱葱连片的树林格外惹眼,树木枝梢交错,伸展开来的繁盛的枝叶遮住了耀眼的太阳,一群游客正在树下乘凉。
“过去这地方,狂风肆虐,别说人了,就连途经此处的羊都是扭头就走!”说起过去的盐碱地,卧龙岗村村民杨志军不住摇头。
大风一起,此处的上空常常灰黄一片。风沙打得脸生疼,更让人睁不开眼。
对于老卧龙岗人来说,类似这样的场景,已记不清有多少回了。
年复一年的风沙扑咬,这里土壤瘠薄。
“要是这儿能有片绿,该多好!”杨志军说,没想到这事儿真能成,办这事的,还是村里人口中的“傻子”——李秀芳、宋远来夫妻俩。
年,33岁的李秀芳和丈夫宋远来正在做着卖鱼的生意。听人说村东头亩盐碱地向外承包,夫妻俩动了心思。
种树,不就是刨个坑,栽棵苗,能有多难?肯定能挣钱。
就是这一个念头,李秀芳夫妻俩不顾家人反对,放下手上已经小有起色的生意,把33万元积蓄全部拿出来,准备大干一场。
李秀芳夫妻俩承包盐碱地种树的消息刚一传开,村里就有不少人说他们“傻”“疯”。
跟李秀芳一起长大的村民杨秀萍劝道:“干啥不赚钱,非要种树,这就是个无底洞。”
“盐碱地能种树?这不是拿钱打水漂吗?”
“怕是疯了吧,这要是能栽活树,那就见鬼了。”……
别人好说歹劝,李秀芳夫妻俩还是“一根筋”,非干不可。
“能有多难,我就不信了!我们俩都还年轻,怕什么。”李秀芳夫妻俩起初信心满满。
过程:盐碱地上植绿种树困难重重
事非经过不知难。
盐碱地,种十棵树,活两三棵。李秀芳夫妻俩犯了难!
头一年种树,第二年开春基本都得拔掉,再种新树。
这树还能不能种?到底怎么种?李秀芳夫妻俩商量着、寻思着。
眼瞅着钱全都砸进去了,想退出怕是不行了。硬着头皮上吧。
可这种树,是门技术活,不能再蛮干。
李秀芳夫妻俩四处打听,向专家请教后明白了,要想把树种活,就得要排碱。
挖排碱沟,大水漫灌后,再从排碱沟把溶解的盐分带走,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一间房,一张床,夫妻俩咸菜就馍馍就是一顿饭,一吃几个月。
尽管很苦,可掐指盘算着排碱后树木成活率,李秀芳夫妻俩又来劲了。
考验才刚刚开始。
年5月7日。李秀芳至今还记得这个日子。
那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刚见起色的树被泡了整整十天,全军覆没。
镇上开来挖掘机,建了排水渠,才将洪水引走。
一场辛苦,换来如此结局。李秀芳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右边脸颊由于牙床上火肿成了一个圆茄。
搬来木梯,李秀芳爬到房顶,看着一片倒下的树,委屈、心疼、不甘,一时间泪如泉涌。
看着李秀芳伤心的样子,丈夫宋远来疼在心里。
“那么多人说我俩‘傻’,现在成这样了。卖,恐怕是不行了,不卖,又该咋办?”李秀芳夫妻俩思来想去,实在是不甘心。
挖排碱沟,一年盐碱压不下去。连着三四年一直不停放水,一块一块,一点一点把盐碱含量往下压。
树苗、人工、浇水、管护,都得砸钱。家里的亲戚、村里的村民不少都劝他们别犯傻,放弃吧。
李秀芳夫妻俩还是咬牙坚持。没钱,就四处借钱种树。
“难的时候,外面欠着债,工人工资发不下来,急需种植的苗木没钱买,孩子的学费也没着落……”李秀芳说。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李秀芳夫妻俩憋着一股劲儿。
树,栽一年不活,第二年就补栽,死多少,补多少;第三年,成活率还不高,继续补栽;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直到扎根。
现今:拓出一个“金色”的盐碱地
天道酬勤。
树成行,挡住了风;根深扎,固住了沙。昔日无人问津的盐碱地,成了生机盎然的绿洲。亩林地兀自生长,把根深深扎下。
地,变了。生活,也变了。
“植树造林,说到天边儿都是正道!”树种成了,李秀芳夫妻俩还要守住这片绿。
再排碱,改良土壤,补种。实在改不过来的地方,用来养些鸡、鸭、鹅。
没想到的是,“种树”成“种景”。近两年来,盐碱地上的这一片绿引来了不少游客。
李秀芳夫妻俩一商量,干脆把林地里几间住房腾出来,办起农家乐,再弄个鱼塘。
为游客提供垂钓项目、生态养殖、做特色菜、销售特色产品……李秀芳夫妻俩在盐碱地淘出了“黄金”。
一边挣钱,一边继续种树。用李秀芳的话说,这是用“副业”挣的钱,做好种树这项“主业”。
地绿了,人就能富,人富了,地就会更绿。
“你们要是七八月来,这儿那叫一个美。”李秀芳笑声爽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李秀芳夫妻俩心里明白:没有了这片树,没有了这片绿,这片盐碱地就没有今天,更没有明天。
现如今,李秀芳的儿子接起了夫妻俩手中的铁锹,继续种树。所有吃的苦,都变成了眼前这片绿。李秀芳说:“我们俩这辈子,值了!”
前几年,有人花钱想要流转李秀芳夫妻俩的这片盐碱地,他们拒绝了。
“这些树是我们的命根子,钱再多也不转。”李秀芳说,这就是他们的“绿色银行”,无价。
李秀芳说:“就想着我们俩承包的这片盐碱地一直绿下去,留给孩子们!”
今年3月,李秀芳被授予“乌鲁木齐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法律声明:本站中使用的部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链接等内容转载来源于互联网,目的为传递信息、服务大众,如涉及侵权,请著作权所有人及时告知,网站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