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一米八的胖小伙坐着医院。
他皱着眉,满头大汗,一直喊着“疼”。
疼的地方,就是右脚大拇指,肿得老高。
小孩叫小轩,15岁,目前读高二。两年前,小伙子就因为出现过肿胀,确诊为痛风。
“当时吃了两三天药就好了,医生叔叔让我忌口,但是学习压力大,就想吃炸串喝奶茶喝饮料,晚上学累了就点这些当夜宵,后面反正也没再难受。”
治疗好转后,家里也没重视。“想着这么年轻没啥大事,儿子说他没感觉,我们也没带他定期测尿酸这些。”小轩爸爸说。
“这孩子这么年轻痛风就发作了两次,体重也有些超标,这次看完回家除了定时服药,一定要开始忌口,不控制以后还会继续发展,后面还涉及到高考,家长也得多注意孩子的情况。”内分泌科接诊医生罗云叮嘱了小轩和家长。医生提醒,大部分痛风患者的降尿酸治疗需要长期用药,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药物剂量,切不可随意停药。
通过中药内服加外敷、碱化尿液、抗炎镇痛等治疗方式,两天后小轩下地恢复行走还略有疼痛,继续治疗,五天后症状完全消除。
(图片来源于cfp)
医院内分泌科金剑虹主任解释,痛风在以前被称为“宫廷病”或者“帝王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跟日常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从医学上解释,发生痛风是因为存在于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血尿酸含量超过正常水平,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盐并沉积下来,诱发局部炎症反应。打个比方,当水里的盐浓度过高时,盐晶体就会析出。痛风一开始引起关节剧烈疼痛,长期会破坏组织与关节。哪来这么多尿酸呢?这就要追溯到“嘌呤”这种物质。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嘌呤可以直接从食物中获取。火锅汤、海鲜、啤酒等都是典型的高嘌呤食物,吃进去,人体可以代谢出更多尿酸。饮食习惯较为健康的人,代谢系统可以将多余的尿酸消耗排出,如果长期不健康饮食,代谢系统根本“忙”不过来,尿酸就会沉积形成结晶,成群“作乱”。
金剑虹主任提醒,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一些青少年也开始患病,小轩就是典型的青少年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节制饮食。痛风有致残、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结石等风险,患者和家人都应高度重视。
痛风患者应低嘌呤饮食,简单来说就是少饮酒,少喝含果糖饮料、肉汤,多喝白开水,多吃蛋、奶、蔬菜等低嘌呤食物。在饮食上注意,适度运动,控制尿酸。
金剑虹主任也为大家整理了痛风患者推荐饮食:
?保障每天约ml的饮水量,进行运动,减轻体重。
?少吃各种动物内脏,浓肉汁、浓肉汤、鱼汤、海鲜汤等;少吃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适量吃鸡鸭等白肉,吃鸡鸭时去皮食用。
?少吃贝类、牡蛎和螃蟹等带甲壳的海产品以及鲤鱼、鲫鱼、*鱼等鱼类,避免长期食用和一次性大量食用海鲜,食用海鲜也要避免油炸、烧烤等烹饪方式。
?少吃蛋糕、甜品等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粗粮谷物摄入。
?酒精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啤酒、白酒、*酒、红酒等酒精饮品均要忌口,含有“果葡糖浆”“白砂糖”“蜂蜜”等奶茶、饮料也要少喝。
?适当吃豆腐、豆浆等,但在痛风的急性期,不建议进食豆制品。
?多吃大白菜、冬瓜、番茄等低嘌呤蔬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