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胭脂水釉菊瓣盘
有人把它比作陶瓷的美丽外衣
或单纯如一,或五彩缤纷
或光怪陆离,或色如涂丹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匠人对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形体
除了定瓷表里如一,洁白质坚之外
任何窑口都将它视作制瓷之关键要素
无数帝王、文人墨客为之吟咏
它就是——釉
清雍正胭脂水釉菊瓣盘(局部)
釉(英文:glaze)
是指均匀覆盖在陶瓷器或搪瓷器表面的
玻璃质薄层,通常由 盐复合物
经高温熔融态再冷却形成
增强器物硬度、呈现光泽、提升美感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局部)
从单一的白到五彩、多彩
釉料的演变与制瓷的发展是同步的
每种颜色又衍生出层次不同的分支...
认识和了解古瓷器釉色是陶艺人的一门重要课程
今天,百陶君带你观色识瓷
单色釉
一道釉
也叫单色釉,顾名思义施一种釉色
一道釉也是陶瓷釉色之母
红
祭红、虹豆红(美人醉)、宝石红、郎窑红
铜红、珊珊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
火焰红、均红、辣椒红...等
祭红
虹豆红
宝石红
郎窑红
珊珊红
胭脂红
粉红
海棠红
铜红
均红
火焰红
辣椒红
青
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
灰青、虾青、影青、蛋青、梅子青等
天青
粉青
豆青
冬青
翠青
灰青
虾青
影青
蛋青
梅子青
绿
有孔雀绿、松石绿、翠绿、瓜皮绿、苹果绿等
孔雀绿
松石绿
翠绿
瓜皮绿
苹果绿
*
有蛋*、娇*、鸡油*、鹅*、淡*、鳝鱼*等
蛋*
娇*
鸡油*
鹅*
淡*
鳝鱼*
蓝
有霁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等
霁蓝
洒蓝
天蓝
翠蓝
宝石蓝
抹蓝
白
有象牙白、月白、甜白、卵白、青白等
月白
甜白
卵白
青白
定釉白
黑
有黑彩、乌金等
黑彩
乌金
紫
有茄皮紫、玫瑰紫、茶叶末等
茄皮紫
玫瑰紫
茶叶末
彩色釉
主要分釉下彩、釉上彩两大类
素坯上绘画再上釉者为釉下彩
瓷胎上绘画在烧制者为釉上彩
我国瓷器彩绘极为丰富,多达二百余种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唐三彩
唐三彩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
铅釉陶器在汉代就已出现,至唐时开始盛行
在同一器物上用*、绿、白或*、绿、兰、褐等
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
而以*、绿、白为主的低温彩釉陶器就是“唐三彩”
唐三彩
青花
青花瓷从元代开始出现
明代得到了广泛应用
清代康熙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
青花属于瓷器的釉下彩
青花觚
青花加紫
用青料和氧化铜料在瓷胎上绘画
施釉一次烧制后,呈现出两种颜色
一是青花、一是紫色
故称之青花加紫
青花釉里红
用钴料和氧化铜在胎上绘画后
再施釉入窑烧制成的
氧化铜料呈现出红色
青花釉里红
釉下三彩
由青花、釉里红、豆青三色组成
釉下三彩
釉上三彩
釉上彩,主要由*、绿、紫三色组成
三彩瓷在康熙时品种很多
有*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
酱白地三彩、加蓝三彩等
素三彩
首创于明正德年间
嘉靖、万历时有较大发展
一般由*、绿、紫、白、兰等色构成
只要没有艳丽的红色,就可以称为素三彩
素三彩
墨地三彩
创烧于清康熙中期,晚期停烧,存世极少
做法是先在坯胎上刻出图案纹饰
再用青花、黑里红、豆青三种彩料渲染后敷釉烧成
墨地三彩
水彩
清代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釉色
它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色暗淡等特征
水彩
软彩
一种含粉量极低,颜色暗淡的釉色
介于粉彩与水彩之间,属于粉彩大类
同治晚期开始出现,到光绪、宣统比较盛行
软彩
斗彩
用青花勾绘图案轮廓,烧制后再在釉上
用红、*、绿、紫等各种彩色进行填绘
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互争艳
斗彩鸡缸杯
五彩
五彩,并非五种颜色
而是含多种颜色之意
明代五彩
由红、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构成
康熙五彩却由五种釉上彩组成
以釉上兰彩代替釉下青花
常见的是红、*、绿、兰、黑五种颜色
有的还增加了金彩
道光民窑釉上五彩
粉彩
是五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上彩
因为彩料中有铅粉成分,故称之为粉彩
可分为青花粉彩、祭红釉地粉彩、天蓝釉地粉彩
豆青釉地粉彩、珊珊釉地粉彩、抹红彩地粉彩
绿釉地粉彩窑变釉地粉彩等
清乾隆青花粉彩过枝花卉玲珑碗
珐琅彩
它是清朝彩瓷中比较特殊的一种
因其色料中含有玻璃质
因而有人称之为为料彩或洋彩
珐琅彩
古铜彩
在褐色釉上加施古铜蓝或绿色釉、金彩
颜色和纹饰上效仿古铜器,故称古铜彩
此外,还有金彩、红彩、*彩、红绿彩等
古铜彩五爪龙纹赏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