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出生并没有太大区别,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会慢慢拉开,有了差距。
有了差距,也就有了攀比,有了攀比也就免不了心生烦恼,怨天尤人。为什么人出生的时候没多大差别,到后来却有着天壤之别呢?其原因不在于出身。
古话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一切根源都在于自己身上,跟出身无关,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弟子,凡事不精进,老是爱抱怨。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让他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弟子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
“没有。”弟子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其实,大师口中的容器,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心量。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声称“大人”,大人有大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唐朝有个“宰相”叫魏征,他一生在唐太宗面前谏言两百多次,几次都差点被杀,但唐太宗还是忍了下来。
这说明唐太宗有心量,而魏征更有心量,如果是小肚鸡肠之辈,保命还来不及,肯定不敢给皇帝提意见。
所以,魏征也是个心量宽广的大臣,最终才有了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
在佛家看来,心量就是福报,心量越大,福报就越大;心量越小,福报就越小,所以说,心量大的人福报小不了。
一个人心量大,肚量就大,古人说“肚量如同藏金库,量大福大不可量。天包万象天宽大,地藏万物地无疆。”
肚量大的人往往不和人计较,善于交往,懂得施舍,用人格魅力,把人脉之路铺得越来越宽广。
一个人的心量大,格局就大,格局大的人胆识就大,有了胆识,机会到了眼前才能抓住。不然,有再好的机会,没有大格局,也会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一个人的心量大,能量就大,能量大的人情绪比较稳定,不易受外界影响。这种正能量不但能给予自己自信,而且还能把光环普照到身边人身上,增加了自己的向心力和感召力。
而那些低能量人,外界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会情绪激动,容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一个人的心量大,高度就高,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只盯着眼前看问题,有些事情在当前来看,看不出好坏,但从长远发展却是千秋大计。
可以看出心量对人生的重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娑婆世界,芸芸众生。佛陀告诉我们“佛不渡人人自渡”,自渡,就是依靠自己提高自己的眼界,用渊博的学识放大自己的心量。
首先,放大心量重在修心,心不正神不清,神不清则理不明,理不明安知道在何方?就像迷途的人一样,永远达不到目的,而且还多走很多冤枉路,遇到很多艰难险阻。
这些在佛家中就是业障,业障多了,想放宽心量都难,所以,放大心量要时刻保持“心如止水”。
其次,放大心量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们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要经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这时,我们要知道,只有修炼好自身的承压能力,学会把各种坎坷当成锻炼自己心量的修行课,学会运用应对各种困难的手段,这就是智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时间久了,智慧积累多了,一切困难摆在面前都能化解,心量自然而然就大了。
第三,放大心量要从“经典”里找钥匙,经常用心读诵佛陀经典,接受佛陀的教育;用心聆听他们的开示,接受他们的智慧。
做到学以致用,把他们那种“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的处事理念用于生活中。只要坚持做,就会发现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心量自然无边。
有一种说法,人的命天注定,这是一种悲观的说法,人生的运气和身体的机能是时刻都在变化的,随时可能通过修为来改变一切。
用你的业力感召运气,忍得住,看得开,放得下,就是功德;多行善事多积福,让自己的心量大起来,你的未来真的会大不一样。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