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三鲜
我国民间历来有立夏之日尝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的习惯。说起这地三鲜,指的是新鲜下地的时蔬:苋菜、元麦和蚕豆(或是蒜苗),炒在一起吃的就是鲜嫩。到了长春,地三鲜成了当地的名菜。现在也有把土豆、茄子、辣椒炒在一起三鲜。这可是地地道道的东北菜。
齐齐哈尔:杀猪菜
过年了,村里一户人家杀了头猪,这后腰腿的都是好东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么吃?这就有了杀猪菜了:自家腌的酸菜做的血肠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齐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腻,要切成片放进过锅里煮了过油,然后和酸菜血肠一起炖。农村里灶膛火映着大娘的脸,锅里放了姜蒜的炖菜煮得咕嘟,咕嘟。等这杀猪菜传到了城市,城里饭店加多了工序,用足了料。
乌鲁木齐: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的鲜美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因为“用手抓”,而是因为新疆当地的羊、当地的水还有当地的烹饪方法。整只羊去皮去内脏,放大锅中,以天山雪水煮之。待要起锅时抓大把盐撒入锅中,或者直接以出锅羊肉蘸盐巴,便可大快耳朵!
大同:烩菜
大同人口味杂,不讲究,各路菜系照单全收。基尾虾、红烧甲鱼这些都是上面子的,实惠又好吃的烩菜其实被当地的厨师操练的最到火候。烩菜有点东北菜的味道,土豆、白菜、粉丝、猪肉一锅炖煮,大鱼、大虾也不吝下锅,暖胃。
无锡:肉骨头
无锡叫化鸡现在是没人吃了,肉骨头大受欢迎。无锡人喜欢吃酸酸甜甜的东西,肉骨头的味道会令人想到糖醋排骨,但是骨头上面的肉更松、更厚、更酸甜适度,连骨头都酥得可以咬着吃。好几年前肉骨头就做成了真空包装,火车站常见人八盒、十盒地往车上提。
南通:天下第一鲜
凡是有海的地方餐桌上大抵都少不了蛤,可是只有南通的大人小孩敢于说自家碗里的是“天下第一鲜”。菜花黄的时候,是南通人踩蛤的狂欢节。光着脚丫在海滩上踩,那蛤憋不住气露了头,带回家养两天,或煮或烧,奇鲜无比。南通的蛤是文蛤,这一带海滩独有,一只可重达半公斤以上,如今文蛤很少能上市场。往往是渔民正在采捕,小贩已经来到海滩与你商谈价钱问题,而在远处的公海上,日本、韩国的船早已停在那里,在等小贩的船送货上门了。想吃?只有自己去踩了。
腾冲:大救驾
所谓大救驾即炒饵块,这典故无非是说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打昆明,明朝永历皇帝的小朝廷一路奔逃至腾冲,饥饿难忍时,当地人炒了一盘饵块送上。皇帝就连赞:“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炒饵块由此改名。腾冲产的饵块细糯、色白、有筋,切成菱形片,加鲜猪肉片、火腿片、酸菜、葱段、菠菜段、番茄丁、糟辣子、鸡蛋等炒香,又加入少量肉汤焖软,再用酱料调味,最后还配一碗酸汤,就上了桌。今天在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云南,有典故有渊源的菜自然热的快,而米食配酸汤爽口、开胃又益于消化,“大救驾”于是坐了热门儿菜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