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本正对孩子ldquo胃口

是不是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小朋友正经的坐在那听课看书就难免思想不集中,各种抓耳挠腮;但是一谈到“吃”,孩子马上就变得聚精会神,兴致勃勃起来。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饮食的历史几乎与中国的文明史一样长。孩子对“吃”感兴趣也不是一件坏事,中国人对食物除了充饥果腹之外,也赋予了饮食更多的文化意味。所谓饮食文化,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就看家长和老师怎么去引导,怎么能在生活中潜移默化,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寻找突破口,让孩子接受更多的知识。

不信你翻翻看朱爱朝的《时节之美》,原来这里面就隐藏着巨大的宝藏!

立春

妈妈们在忙着烙春饼。用面粉烙出或蒸出一张薄薄的饼,在饼里夹上春蒿、*韭、蓼芽,味道美极了。

立春日吃春饼,叫“咬春”。有的地方在立春的那一天吃萝卜,也叫咬春,不过咬的是脆脆的生萝卜。

——摘自朱爱朝《时节之美》立春篇

虽不知蓼芽为何物,但脆嫩的*韭和柔韧的饼皮相组合,加上口唇留香的春蒿,已经可以想见春饼的美味。如果你想创意的在春饼里面加香菜加咸菜丁儿加火腿肠,不知道味道会不会更加别具一格~

谷雨

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叫谷雨茶,又叫二春茶。谷雨这天上午采制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得上真正的谷雨茶。茶树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在湿度适中、雨水充足的谷雨时节生长出的茶叶,色嫩绿,叶柔软,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

——摘自朱爱朝《时节之美》谷雨篇

周作人曾在《雨天的书》中说道: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绿泉清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 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我们不妨也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谷雨时节,在忙碌之余,呷一口谷雨茶,与来客述说家常,以不疾不徐的口吻缓缓吐之。听者每有会意,相视一笑,于是宾主尽欢,在言笑晏晏中便可消磨半日。

立夏

民间也有“立夏见三鲜”的尝新习俗。三鲜有“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之分,只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三鲜品种。“地三鲜”常指苋菜、蚕豆与蒜蓉,“树三鲜”指樱桃、枇杷和杏子。“水三鲜”主要有鲥鱼、海蛳、河豚、鲳鱼、*鱼、银鱼等,在不同地区有不同说法,但鱼始终是水三鲜的主打品种。

南京人会在立夏这一天吃豌豆糕。豌豆糕清凉去火,爽口绵甜,是夏季的清暑佳品。人们认为在立夏这天吃豌豆糕,可以使自己在闷热的夏天仍然精神百倍。人们还会吃新生的竹笋。笋是竹的嫩芽,而“竹”与“足”音相似。在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的立夏,人们相信吃竹笋可以健足,这样夏天就不会有四肢无力的感觉了。

在立夏这一天,很多地方有吃煮鸡蛋的习俗。浙江定海人在立夏这天会煮鸡蛋或鸭蛋吃,希望能像蛋一样肥白健康。

——摘自朱爱朝《时节之美》立夏篇

还有我国的有些地方立夏时节是一定要吃咸鸭蛋的,蛋*绵密出油,配上软糯的白米粥,实乃 美味。说到咸鸭蛋,实在赞同汪曾祺先生的一句话,“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小满

此时,油菜成熟,用镰刀将油菜收割下来,晾干,脱粒变成菜籽,再把菜籽晒干。晒干后的菜籽再去舂打,便可榨出清香四溢的菜籽油。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采苦菜呀采苦菜,在那首阳山脚下。这是《诗经·采苓》中的诗句。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在小满这天,民间有吃苦菜的习俗。关于这个,还有个传说: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摘自朱爱朝《时节之美》小满篇

菜籽油确实有一种特殊的香味,那种用菜籽油炒菜的烟火香气,离家老远都能闻到。很多人一闻到这油的香味,都忍不住慨叹一句“这就是家的味道啊”。

芒种

每年的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传说从夏朝起就有煮青梅的习俗。青梅的鲜果酸涩,需要加工以后才好吃。可以用糖和梅子一起煮,如果用盐和梅子一起煮,还可以加一些紫苏。泡青梅酒的时候,把梅子采摘了放一些冰糖,泡一个月后就可以食用了。

——摘自朱爱朝《时节之美》芒种篇

青梅酒制作方便,如果将青梅酒分坛后藏入地窖,等青梅果肉完全溶于酒中,梅子的味道会更浓郁,酒味也更绵醇。在月色美好的夜晚,来一杯加冰的青梅酒,不知该有多么惬意!

夏至

夏至有吃面的习俗。面是用小麦做的,它性凉,在阳气最旺的夏至吃,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去除火气。夏至过后就到了三伏天,这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很容易中暑、生病。人们会喝绿豆汤,吃西瓜、苦瓜,来清热消暑,让身体清凉。

——摘自朱爱朝《时节之美》夏至篇

说到夏天,总有“骄阳似火”、“汗流浃背”这样的词语充斥脑海。这时候,困居城市的人们总是会想各种办法解暑降温,来一碗冰镇绿豆汤,再杀个西瓜,应该就是夏天最舒服的时刻吧。

大暑

当然,吃西瓜,吃荔枝,吃烧仙草做的凉粉,饮绿豆粥,喝羊肉汤,在满天星斗的夜晚纳凉,听一个摇着扇子的老人讲狐*的故事,直到背脊发凉,也是盛夏时的乐趣。

——摘自朱爱朝《时节之美》大暑篇

多么亲切熟悉的画面!夏天的傍晚,奶奶站在锅前,熟练的掌着勺,汗珠从她黢黑的面庞滚落。其余的家人则把桌椅板凳、煮好的米饭搬到院子里,只等奶奶忙完就可以开饭。吃饭的时候,举家听爷爷唠叨那些讲过好几遍的志怪传说,妈妈在身边摇着蒲扇,驱赶那些嗡嗡环绕的蚊子。

白露

老南京人爱喝“白露茶”。茶树熬过夏季的酷热,在白露节气舒展生长。春茶鲜嫩,但不耐久泡;夏茶味苦且干涩。白露茶则纯正浓厚,清香四溢。古时候的人会托青色瓷盘,在清晨将一颗一颗的露珠收入盘中,然后用露水来煮“白露茶”。

收集露水来饮用,对于行色匆匆的现代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要收集多少片叶子上的露水,才有一小口的啜饮?但这缓慢悠长的过程,兴许是平凡日子中的一抹亮色。

——摘自朱爱朝《时节之美》白露篇

白露茶,小小的一口啜饮,里面凝聚了泡茶人多少的用心。

霜降

这个时候,也正是吃柿子的季节。“霜降到,柿子俏,吃了柿,不感冒。”在闽南,霜降这一天,有吃柿子的习俗。

——摘自朱爱朝《时节之美》霜降篇

无论是为了配合寥远处的高天,还是为了点缀渐老的暮秋时节,那在深秋收获、经霜而愈红的柿子都是人们心中的又一抹亮丽与甜蜜。

《时节之美》朱爱朝著

1

《自然笔记》朱爱朝著

2

看完整本《时节之美》,别说孩子,你自己是不是也对书中那些用深入浅出的笔触,讲述的二十四节气中的习俗、饮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默默就记住了“春雨惊春清谷天……”

朱爱朝的《时节之美:朱爱朝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不仅兼具知识性、趣味性,更充满了 的烟火气。她从立春写到夏至,从白露写到小雪,她写的是二十四节气,更是故乡,是童年,是日复一日平淡生活里的动人心境。

现在购买朱爱朝二十四节气套装礼盒即送全年24次节气视频课,从惊蛰始,至明年的雨水节气终,历时一年。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清明

一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

三候,虹始见

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太阳到达*经十五度是清明节气。那么,清明节与寒食节有什么关联?寒食节的由来是什么?寒食节应该吃些什么?除了扫墓,清明节人们做些什么呢?

4月5日,朱爱朝二十四节气课清明课程将准时上线,这些疑问,在下一次的课程当中,您都能找到答案。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朱爱朝二十四节气套装礼盒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dongjk.com/afhgx/141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