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小城号称三城,还藏着这么多美食

建瓯是福建省陆地面积 、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建瓯号称“三城”--笋竹城、根艺城、酒城。

这个小城有许多特色小吃。那么,建瓯的小吃的品种到底有多少?建瓯本土居民也许可以细数出数种、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建瓯比较出名的小吃吧。

01/豆浆粉(也叫豆腐娘粉)

豆浆粉制作工艺考究精细。首要先将煮好的鲜豆浆倒入盛器文火保温,再将锅中的清水烧沸,然后把生粉条抓进小笊篱内,放入沸锅滚烫片刻,捞起甩干,装入海碗内,冲上热豆浆,拌入桌面上的味精、葱花、姜末、红酒、盐巴、香菜、腌菜等调料即可食用。另一种吃法是干拌,粉条捞起后不冲豆浆,用猪油、红酒、酱油、味精、葱花、姜花、腌菜、香菜等搅拌即可,另用小碗装豆浆配食。特色为香鲜滑爽,营养丰富。

重点推荐:公安局边上铁井栏的两家豆浆粉早餐店。

02/光饼

建瓯光饼久负盛名。相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由浙率部入闽抗倭。由于战事繁忙,戚继光就发明一种方便的*用食品——直径大约6-8公分大小的圆形面饼,正当中打个洞,用绳索串起来,背在肩上。边行*,边进食,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取得了战事的节节胜利。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将这种手艺继承下来。后又衍生了肉饼、芝麻饼等数种面饼的制作,一样酥脆可口。

建瓯光饼有“高炉饼”、“矮炉饼”之分。建瓯人更认同的是高炉饼,即把饼坯贴在高炉的炉壁上,用竹炭烘烤出的光饼;而矮炉相对来说火力较小,产饼量少,口感也略逊一筹。于是,挑剔的建瓯食客就常用“矮炉饼”来形容水平低、办事能力差的人。建瓯以房村光饼最为 ,烤出来的光饼金面银边,香酥绵口。

03/大肠炒光饼

对吃食讲究的建瓯人通过光饼又发明了一道美食---大肠炒光饼。就是把光饼切成块状,下油锅炸至金*,然后和洗净去除异味的猪大肠一起,加入大蒜叶、芹菜等香料一起炒,是建瓯当地的一道特色菜。

04/扁肉(也称馄饨)

建瓯扁肉对馅的用料讲究,必用新鲜的猪后腿肉(不能入水),去皮骨及肥肉,切成块后置松砧板上用木槌捶打成酱(现在很多用机器搅拌的扁肉馅远远比不上手工捶打的馅口感好);另加适量盐水、食用碱调匀,放入小盘中任其充分发酵后再包。将包好的扁肉倒入沸锅,浮起后用小笊篱捞起,甩干水、放入装汤碗(汤可用猪胴骨或猪脊梁骨熬成),加滴少许醋和麻油,撒上葱花即可食用。也可用酱油、味精干拌食用。特色为皮滑爽,馅香鲜而脆口。

建瓯扁肉以小松李园大扁肉最为出名。

05/大肠粿

将磨好的米浆装布袋将水分沥干,取出干浆搓压成小圆粿片,与洗净的大肠一道放入饭甑,加调味、桂叶等一同蒸熟。食用时挟出粿片装碗,取大肠剪成筒状,稍加调味即可。特色为粿片软而韧,味香鲜,油而不腻,大肠鲜脆而无腥臭。

建瓯鼓楼后北辛街有一家大肠粿老店,是懂吃的建瓯人的打卡地。

06/粿包

粿包以米浆为原料,拌些许食用碱,放入锅中熬煮,熟透(浓糊状)起锅装入盛器,稍冷后取烂粿包熟笋丝、萝卜丝、春菜或其它内馅,再置入锅中猛火攻蒸,二十几分钟后即可起锅食用。市面上小食担出售的粿包多是包萝卜丝,煎在鏖(音:敖;一种铁制平底锅)上叫卖。特色为皮烂面滑,馅鲜脆可口。因以烂粿包笋丝、萝卜丝或春菜等故名。

07/芋饺(又名夹鞑子)

传说在蒙元时期,水北(今建瓯东游镇、水源乡一带)人民在抗元斗争中,兵败转入山中。义*缺粮,挖蕨根洗粉,配芋泥,捏紧后煮食。由于当地百姓恨透了蒙元族人,称其为鞑子,意欲食之而后快。从此就用这种制作方法代表着吃掉鞑子的寓意,流传至今。

芋饺以白芽芋为主要原料,将白芽芋煮烂去皮揉成芋泥,加入地瓜粉(过去有用蕨粉或香薯粉)、水揉成芋泥垛。再按制作扁食馅的方法将猪腿肉剁成肉酱,稍加盐水、食用碱调匀,装入盘中,用竹片刀刮成丸,包入芋泥皮中捏成三角星形,下沸锅煮熟。捞起后放入碗中高汤(猪头骨沸汤),稍加味精、红酒、麻油,葱花等调料即可。特色为皮软滑而馅香脆口。

08/薄饼(又称春卷)

前面说过,建瓯又号称“笋竹城”。毫无疑问建瓯的笋非常多。每逢冬笋、春笋上市时期,建瓯满城笋香飘逸,沿街店面纷纷在制作薄饼皮,家家户户都制作好薄饼馅买来薄饼皮包薄饼吃。

薄饼馅的制作方法:选嫩白的鲜春笋,去头尾刨丝,入锅煮熟后烤干;再选五花肉去皮切丝,将豆腐干切丝油炸、虾肉剁碎(或用虾末)、香菇水发后切丝、韭菜切成3公分长短,调入白糖、红酒、酱油、味精充分搅拌成主料;然后先炒肉丝,出油后即将主料倒入热锅中翻炒,近熟时倒入煮好的笋丝,加适量调味慢烤;到起锅前倒入韭菜茎筒再炒,起锅备用。把两张重叠的薄饼皮摊开,夹上制作好的馅,包成筒卷状,就可以食用了。

09/挖底(也称窝底)

这道菜同样是以冬笋为主料,佐以肥猪、*花菜、粉丝等。先将冬笋剥壳、去头尾后投入锅中,用烈火猛煮,直到笋肉变成褐黑色为止(一般需十个小时以上),捞起切成细丝。再将肥肉切成丝状,下锅炸出油后,倒入笋丝、粉丝、糖、盐、酱油、味精等,用适量水煮熟,再用地瓜粉调水均匀后拌入煮成糊状。起锅时菜面放入适量油炸蛋丝、香葱、紫菜、麻油即可。一大碗挖底需用冬笋12至15斤,肥猪肉0.8至1斤,是建瓯一道比较名贵的土菜系。

10/纳底

纳底和挖底虽只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的菜,不过有一点和挖底是相同的,那就是制作讲究。

按1∶1的比例备好瘦肉、地瓜粉,将肉切成小块(如*豆粒一般大小),放入相等的地瓜粉里搅拌均匀。用指头将主料掰成小丸子(每颗直径约1.5公分),放入水开的锅里煮熟,捞起后放入冷水里浸泡。食用时起油锅,先炸葱头或蒜头熬出香味,再加些白菜丝、冬笋片(丝)、酱油、盐下锅炒上几分钟,倒入适量水煮开,再将纳底倒入沸煮。同时用地瓜粉加适量水调匀拌下,煮成糊状,起锅前用鸡蛋(或鸭蛋)调匀渗入,另加些胡椒粉、*酒、味精、麻油等调料即可。特色为胶粘滑口、香甜鲜嫩。

11/鸡茸

以纯瘦猪肉、鸡蛋、蛏干、目鱼、猪肚、蕉芋粉(或地瓜粉)、猪油等为主料。先将瘦肉剁成肉浆,后把蛋打化后倒进肉浆里搅拌。再将蛏干、目鱼或猪肚煮熟切成细丝。放适量水在锅里烧开后,将蕉芋粉(或地瓜粉)用水搅拌成浓糊状,与肉蛋浆一同下锅,一边煮一边用锅铲往一个方向不断地搅拌均匀,同时将蛏干、目鱼或猪肚丝倒入,不断搅动直至浓糊状。起锅前加入猪油、食盐、米酒、味精即可。一大碗鸡茸,需用瘦肉半斤、鸡蛋4至6个、猪油4两、蛏干、目鱼或猪肚少许。因油多,菜面看去不冒气,但内里热量很大,容易烫伤口唇,须谨慎食用。特色为香软鲜滑,味高爽口。所谓鸡茸并不用鸡肉,而是用猪肉中的一种“鸡茸瘦肉”制成,故名鸡茸。

12/板鸭

罗列建瓯特色菜,板鸭是必不可少的。

建瓯板鸭的制作极为考究,用来制作板鸭的鸭必须是人们常说的“土鸭”。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翌年二月二收盘。其中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 。建瓯板鸭烹饪简便,经清洗切块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红烧,风味独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肴,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

除了前面介绍的外,建瓯还有油粳糍、豆腐丸、粿丝仔、、实心糕、仙人菜、龟粿、梦糕(即发糕)等等许许多多特色小吃,你心动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dongjk.com/afhzz/354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