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因为老干妈和腾讯的广告事件,调味品话题很火。
调味品市场的绝对龙头,海天味业,股价也创下了新高,市值一度达到了亿元。
截至7月2日收盘,海天味业股价报.00/股,市值为.15亿元。
年销售收入亿的海天味业如何撑起亿市值;调味品市场还有多大空间可以挖掘,哪些细分品类增长较快;除了“国民女神”老干妈之外,还有哪些企业可能成为调味品市场的新龙头;取法他山之石,龟甲万、味好美等全球性企业发展经验如何借鉴。
这些是本文试图给出的答案。
调味品产业历经了二月国内疫情与三月国外疫情爆发后的大盘牵动调整,整体而言仍呈现长期上升的稳健走势。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股价自三月下旬起一路飙升,五月回落盘整后再次走扬,成为了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晴雨表,板块内其他相关个股也表现稳健,遵循整体上升趋势。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调味品是消费者一日三餐的必需组成,有着持续稳定的需求,调味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尽管第一季国内销售受餐饮业与食品加工业关停的打击,随着解封复工后餐饮与各行业逐渐复苏,调味品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图1:主要调味品上市企业近一年股价走势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與网易财经个股行情,35斗整理
零部曲:快车道上的中国调味品行业
依公开数据与产业研究显示,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约.4亿元,年产值正式突破亿元,-年期间CAGR超10%,至年则增长到了.9亿元。预计未来五年调味品零售额年复合增速大约落在7~8%,至年调味品行业总规模将突破亿大关,量价齐升,主要推力是城镇化率不断提升与现代生活快节奏下的外食族群扩大。此外人均消费能力提高、健康意识抬头与消费升级,促使家庭零售与餐饮业销售额同时成长。对比于全球调味品市场2~3%的成长率,中国调味品行业仍处在快速上行阶段。
图2:~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资料来源:华经情报网,35斗整理
销售渠道从传统的经销商加入线上商超和直营店等多元渠道,调味品的销售终端则依然由餐饮业、家庭零售和食品加工三个主要面向组成。依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年三者比例约为40%、30%和30%。随着餐饮业的快速扩张与餐饮业态创新,加上外卖盛行推波助澜,80后及90后新兴消费主力族群外食比例上升,尤以号称史上最懒族群的90后为甚,朝三餐老是在外的“老外”靠拢。此外,餐饮行业对于调味品的消耗量远大于家庭零售(外食的人均摄入量约是家庭烹饪的1.6倍),调味品在餐饮业中销售的比例逐渐走扬,占据了整个调味品产业近50%,包括品牌调味品和餐饮定制调味品(定制餐调)两种类型的产品。
中国调味品产业分为十七大类产品,总计有上万种品项。在几个主要调味品的产量中,酱油产量最高,产量占比约45%,食醋居次约15%,其他还有味精和料酒等产量较高的品项,而复合调味品则因便利性与口感等优点成为最受瞩目的市场新星。
图3:各子品类发展阶段资料来源:东兴证券研究所
首部曲:调味品行业缘何逆势增长
年初的一场疫情导致全国性的大规模停工停业,餐饮业全面关停,食品工厂无工人可用,学校停课和公司停班下食堂只能暂时熄灯,航空业的停飞也间接导致机上餐食加工行业需求大减,从政府到经济学者,从专业投资人到散户老百姓,无不担心疫情黑天鹅带来的全面经济冲击,占整体需求六七成的餐饮与食品加工业导致调味品需求锐减,调味品行业无疑是乌云笼罩。
幸好,全面按下暂停键的社会导致所有人宅在家里,宅经济发酵,没了馆子可以上,没了社交欢宴,连原本忙得没时间下厨的都市白领都洗手作羹汤,一方面是必须动手做,另一方面是排遣多出来的大把时光,微博和朋友圈里人人都成了大厨,秀厨艺,展拿手菜,原本就是人类饮食刚需的调味品行业这时成了刚需中的刚需。
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第一季度财报与中国调味品协会的分析,食品饮料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比例在28个细分行业中名列第七,调味品行业表现稳健。调味品行业上市公司公布第一季度报告的企业有14家,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0%,利润总额总和同比增长3.30%,净利润总和同比增长2.05%。
年调味品行业上市公司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为正向的有6家企业,依序分别是海天味业、梅花生物、安琪酵母、恒顺醋业、千禾味业、天味食品,主要生产品类分别为:酱油、味精、酵母及酵母抽提物、食醋、酱油、火锅调料及复合调味料。包括千禾味业、天味食品在内的4家企业同比增长率超10%。
从同期利润总额与净利润来看,7家企业呈现正向增长。其中,恒顺醋业、海天味业、涪陵榨菜、中炬高新、天味食品5家企业的利润总额增幅超过4%;千禾味业、安琪酵母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8.33%与30.82%,净利润则分别增长39.33%与28.00%。疫情期间家庭零售成为主力,商超与电商等零售渠道为满足民生需求照常营业,受影响较小,且企业适时减少管销费用支出,使利润率得以维持。
家庭零售和电商平台消费的增长适时填补了餐饮与食品加工需求的缺口,调味品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小,尤其体质良好的企业更是逆势成长。以下我们将重点分析海天味业、恒顺醋业、千禾味业、天味食品与颐海国际。
图4:中国调味品上市公司年第一季财务数据资料来源:中国调味品协会
海天味业
源起于“佛山古酱园“的海天味业已有多年历史,90年代完成改制后快速发展,营收由年55亿元增加至年亿元,CAGR约15%。产品主要以酱油、蚝油、调味酱为三大主线,年三大品类合计约贡献营收超80%,另外还有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等系列百余品种多规格,在调味品行业中稳居龙头,且市场份额远超排名第二企业(然而整体行业集中度仍低,CR5为20%)。
酱油是调味品行业中成熟度与集中度最高的品项,海天市占率估计约超15%,对标日本酱油行业市占率,日本酱油龙头龟甲万可达33%水平,海天味业仍有提升空间。草菇老抽与金标生抽是海天的主力酱油产品,主攻高性价比中低端市场,海天近年更积极对产品进行升级与细分化,打造出针对不同族群的多元酱油品类。
图5:海天味业资料来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