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上常有的副溶血性弧菌,连切过海鲜的砧

脸部白癜风能根治吗 http://m.39.net/pf/a_4613578.html

通讯员嵇国强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马焱

天气渐热,吃夜宵的人越来越多。爽口的啤酒加上美味的海鲜,对每一个吃货都是挡不住的饕餮。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海鲜食品已成为居民普遍使用的食品。不过,在尽情享用海鲜的时候,还需警惕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3月11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大学专家实施了对照实验,并专门讲解如何加工食用海鲜食品。   首先,实验人员准备2个洁净砧板,随机在市场上购买了一批带鱼,在一个砧板上将带鱼切成若干块,将切好的带鱼样品编号为A;   接着,将刚用好的砧板进行擦拭后,再用干净的刀切了烤鸡块,将切好的烤鸡块样品编号为B。   然后,取另一块洁净砧板,用干净的菜刀切烤鸡,样品编号为C。   同时,设置烤鸡肉的空白对照样品,编号为D。   取上述四组样品磨碎、前处理,分别加入液体培养基(3% 钠胰蛋白胨大豆),在37℃箱中增菌培养。再取培养后的增菌液,在实验室中先用3% 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培养基分离纯化,再用TCBS(弧菌显色培养基 )上进行划线接种,划线后的培养基在37℃箱中培养。   结果发现,样品C、D则看不到任何菌落,样品A、B在普通平板(3% 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上可看到无色半透明菌落,在弧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可以看到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的绿色菌落。样品A、B中显色的就是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原因是该细菌分泌的β-半乳糖苷酶与培养基中所含底物的反应。通过对照实验可以看出,说明生鲜海产品常带有副溶血性弧菌,加工海产品的砧板上副溶血弧菌检出率非常高。如果先用砧板加工海鲜,再加工熟食极容易让熟食被海鲜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   浙江大学沈立荣教授解释说,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又称致病性嗜盐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属于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嗜盐畏酸特性, 在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食醋中1~3分钟即死亡,56℃加热5~10分钟灭活。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常见于沿海城市,多发于每年的4月~11月,临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   沈立荣教授提醒,市民或餐饮单位在加工食材时,一定要烧熟煮透,尽量避免吃鲜海产品;对加工海产品的器具必须严格清洗、消毒;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要分开,家庭厨房案板、菜刀要生熟分开,务必要做到先处理熟食、再处理生食,有条件的可备2套砧板;食品通常应放在凉爽通风处,或保存在冰箱内;贝类食品煮开口后要继续煮沸5~10分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dongjk.com/afhgx/445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