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孩子中国70万丁克家庭,现在怎么样了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218/5941745.html

人类繁衍至今,有一项相通的社会规范,那便是鼓励生育,所以结婚生子也一直被默认为是人生的必完成事项,在我国更有“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但是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加的“丁克”群体,却在冲击这一观念,他们共同的核心标签,就是“不想要孩子。”

“丁克”的概念大概从改革开放之初传入国内,一度曾十分火爆,受到当时很多双职工家庭的青睐,他们兢兢业业工作,不生孩子,不理解他们的人把这种行为视为自私,羡慕他们的人赞叹其自由。

如今,最早一批的丁克族已经退休,然而,“丁克”在许多人眼里,依然是一种歪风邪气,甚至只要表明自己是丁克一族,都会引来各种指责:“不孝”,“只顾自己享乐,没责任感”,“老了会后悔”……

那么,丁克真的有错吗?

做负责的父母or不做父母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把孩子当做家庭的润滑剂,当爱情的冲动和激情在柴米油盐和日复一日的平淡琐碎中褪去,还有一个孩子,能在抚育过程中每天见证他的成长,让生活多一丝惊喜,这是让爱情保鲜最直接也最简单的方法。

当然了,这也并不一定适用所有的婚姻,毕竟抚育孩子是一个极其需要时间精力的事情,当其中有一方因为忙碌的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时,就有可能激发双方的矛盾,加剧家庭的不和,甚至导致双方更早走向婚姻破裂的局面。

哪怕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强行凑合,也会让自己身心俱疲。

所以,我更欣赏丁克家庭的爱,在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两个人都一定是对彼此有一份深刻坚定的爱,才能在漫长的时光里携手,进入婚姻的围城挑战所谓“爱情的坟墓”。

在娱乐圈中,坚持丁克的歌手李健无疑是一股清流。他和妻子孟小蓓在10岁的时候就结下缘分,多年后他顺利考入清华,在辅导小贝壳的功课时爱情萌出了小芽,因为相知相爱所以毅然步入婚姻殿堂,两人携手多年,依然是恩爱如初,一片岁月静好的模样。

他们对丁克的坚定,也是源于对彼此爱的深信。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的结婚生子,往往都是仓促而为,仿佛年龄到了,就被赶鸭子上架去做这件事,自己都还是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就出于繁衍的本能,诞下了后代。

在电影《何以为家》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小孩。

来自嫩巴黎的一个小男孩赞恩,在12岁那年就因持刀伤人进了监狱,后来获得一位好心律师的支持,他并没有选择为自己辩护,而是起诉了自己的父母。

从出生起,赞恩的父母就没有给过他一丝温情和关爱,每天非打即骂,漠不关心,家里的7个孩子,父母都是只管生不管养。

在那个本应在校园里无忧无虑学习玩耍的年纪,赞恩却早早就把养家的重任扛在肩上,为了获得一点点食物养活妹妹和自己,赞恩每天用稚嫩的肩膀,拖着比自己高出一截的轮车到处奔波当搬运工。

在那样的家庭和生活中,赞恩对未来没有任何美好的想象,只有日复一日的忍受和煎熬。

在本该充满童真和欢笑的年龄,赞恩却早早尝尽了生活的苦,是不是其父母无知不负责的牺牲品?在影片的 ,赞恩也发出了自己的控诉:“希望所有不能好好照顾自己孩子的父母,都不要生孩子。”

如果没办法做一个负责任的父母,那么至少,还可以选择不做父母,这不仅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丁克族,有很多时间可以浪费

选择丁克的夫妻,在当代这个社会势必会遇到很多阻碍和听到很多反对的声音,不少人会过来人的身份提醒他们,“等以后你们老了,一定会后悔,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同龄人的假期在围着孩子转,苦口婆心辅导孩子作业,花高昂的学费让孩子上补习班,每天为孩子的营养加餐绞尽脑汁,甚至要不时对叛逆期的孩子进行心理开导时,无孩一身轻的丁克族们,正在长白山看皑皑的白雪,在斯里兰卡看海豚跃过水面,在阿拉斯加追地球上最炫目的极光......

哪怕不热衷于出去探索世界,也有足够的金钱和精力,用来投资自己的爱好。

上海有一对丁克夫妻,丈夫喜欢买鞋,俩人的鞋子加起来近两百双,最贵的一双1w1。听上去很贵,但其实只是小孩一个暑假的兴趣班费用而已。妻子喜欢写文章,没有养娃压力的她,不需要考虑稳定,爽快辞职,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当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再成为自己人生的头等大事,个人感受和生活质量,就成了丁克族们唯二追求的东西。

当然了,对于很多夫妻来说,养育后代,看着孩子从一个稚嫩懵懂的幼儿,逐渐成长为知书达理,俊秀挺拔的少年郎,当然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只是丁克一族们更愿意,用爱孩子的方式,去爱自己。

丁克的晚年,也可以很美好

晚年该如何度过?这一向是丁克无法逃避的问题,也是丁克族父母 的隐忧。这个世界上,想来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年轻时选择了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年老后也许就会面临老无所依、孑然一身。

所以如果选择丁克,从那一刻起,就必须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打算。

如今,全国各地的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不少养老社区已经初具模型,不仅舒适的养老宿舍,还有老人食堂,老人活动室。

社区内也会开设老年大学,除了我们认知中的各种书法课、绘画课、广场舞课,也增设了很多当下主流的课程,例如《智能手机的使用》等。

这些年来,许多人羡慕的抱团养老模式,也在不断落地。

前段时间,日本推出了一个短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讲述的就是7位老年女性一起组成养老姐妹团的故事。

姐妹团的发起人是78岁的幸子,在年轻时,因为幸子醉心工作,并且对女性结婚后必须回归家庭相夫教子的传统十分不满,因此选择了终生未嫁,为自己积攒起足够的养老本钱。

从年开始,幸子就开始招聘老年姐妹一起抱团养老,经过重重筛选, 选择了6位积极阳光,经济独立的女性,一起买下一栋公寓的7个单间,开启了精彩的同居养老生活。

清晨,大家可以一起散步遛狗,午后,大家一起聚在公共空间喝下午茶谈心,在樱花季,姐妹一起旅行,在片片樱花落下的林间嬉闹欢笑。平时不在家的时候,姐妹就上门帮忙浇花。

公寓的每个房间都装有SOS呼叫系统,有任何情况可以随时寻找外援,既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又保障了自己的安全。

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相关数据显示,如今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已经出现了超过70万个自愿丁克的家庭,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丁克如今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了更多年轻人的人生备选项。

相比起那些按部就班,遵循社会约定俗称的人生轨迹选择结婚生子的人来说,丁克的人生看似轻松自由,却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旁人的眼光。

然而,选择怎样的人生并不重要,不管是从一而终坚持丁克,还是中途改变决定生育孩子,都会有不用的经历和风景。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很多人,在一开始的时候选择丁克,但是中途有一方反悔想要孩子, 闹得鸡飞狗跳,离婚收场,也有人顶不住外界的压力选择了妥协要了孩子,每天焦头烂额后悔不已。

人生的答卷,从来不是简单的选择题,并没有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答案。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会有后悔的时刻。只要你能为自己的选择买单,觉得没有遗憾就好。

丁克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这是时代的发展中,个人意识崛起的象征,如今不同背景下的成年人,正在跌跌撞撞不断探索,将自己从养儿防老的思维中脱离,开始大胆追求幸福,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也是社会愈发包容的 证明!

你身边有丁克族吗?他们的生活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和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dongjk.com/afhgx/436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