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离家多少年,那怕吃遍天下的美食,每个人心中都有几道念念不忘的家乡美食,家乡的那令人唇齿留香,念念不忘,的‘’地域’’特色美食,总能勾起我们儿时的记忆,无论是远在万里之外,还是异国他乡,苦了、累了的午夜梦回时,故乡的特色美食在脑海中愈发清晰,令人口舌生津,每到这时,异乡游子那漂泊的苦与累,随着对家乡美食的思念而消失不见。
其实我们每个异乡游子都知道,那不光是对美食的思念,更多的是对不能尽孝;守望故乡二老爹娘的无奈与心酸。我们每个地方特色美食,不是爹娘在那段艰苦而又不平凡的岁月里,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为了我们的温饱,而创造出来只有适合我们人生美味。
我的家乡属于临沂市,漂泊异乡多年的我,每每想起家乡的特色美食,首先想起的是家乡的‘‘臭盐豆’’,香臭辣咸,是臭盐豆的独特味道!那是一种家乡美食,那是一段难忘的记忆,而那些难忘记忆,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总是难以忘怀。
临沂的南部和苏北接壤,我们那和苏北地区的风俗与饮食习惯一样,不分鲁苏。自从《舌尖上的中国》火了邳州市的‘‘盐豆’’后,民间就有了不少争议。因为邳州市把‘‘盐豆’’说成是它们那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美食。其实在我们那,真没有人计较这些争议,我们鲁南苏北在抗战时期统称为淮海地区,《淮海战役》就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碗记忆深处的‘‘盐豆炖豆腐’’,和那盘‘‘盐豆炒鸡蛋’’是不是有点不上档次的感觉,名字俗气,但却是我们老一辈鲁南苏北人在那艰苦岁月里的最好美味。还有什么辣椒炒小鱼、辣椒炒粉条、醋萝卜干。要我说最最经典的,当属‘‘臭盐豆’’。别的到处都有,可盐豆只有鲁南苏北,还有宿迁、宿豫、萧县、宿城等地区和皖北一些地区的家常小菜。每家每户,在霜降前后,用自家地里收获的黄豆,洗净入锅煮六七个小时,捞出装入特制的蒲包,放在麦草中捂制7至10天,温度决定捂制时间长短,经过难耐的几天等待,院中飘荡着淡淡的豆香,这时打开蒲包用筷子搅拌一下看看是不是每个豆与豆之间有数不清的粘丝,有粘丝说明已捂成纳豆,再加盐、葱姜与辣椒酱搅拌,(盐的用量一般是10斤豆7至8两盐,辣椒酱根据个人口味)。这便是‘‘臭盐豆’’。再加上萝卜干腌制出辣嫩可口的小菜。看着红,吃着香,一顿不吃馋的慌。这是当地人们对盐豆的赞誉。
捂盐豆的特制蒲包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行走的餐桌》第一季第五集里详细地介绍了邳州市的老宋盐豆。别人家的盐豆我没吃过,也不知道多好吃,但要说好吃,我吃过的当属我娘做的盐豆,我娘做的盐豆,盐味重,特别辣。因为我小时特色能吃盐和辣,等盐豆晒干了,上学的时候经常抓一些放在口袋里,那时没有现在孩子吃的这么多零食,我就只有把盐豆当零食了,上学路上不时塞几个在嘴里嚼,辣辣的,咸咸的,越吃越带劲。有时还和同学比一下,争论谁家盐豆好吃。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难忘的美食在记忆的不断流失的时光中显得更加弥足珍贵,那延续几百上千年的地域特色美味,已被互联网送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时光怎样变迁,家乡的美食,依然是我们的最爱,每当回到家乡的土地,便能嗅到那美食的味道,追循着那美食的味道,让我们再次重温那些美好的过往,让我们回味无穷。时光流逝,可我们依旧深深的迷恋和怀念着那家乡美食的味道。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离家的时间越来越久了,娘也是青丝变白发,娘以老了!但每次回家总能吃到娘亲手腌制的‘‘臭盐豆’’。在家的那些天娘总是亲自下厨做我爱吃的美食,还像我小时候一样,啥也不让我动,等吃就行。每当此时我总是热泪盈眶,有娘真好,有娘的地方才是家,有家的地方才会有你念念不忘的美食。
回家的日子总是匆匆而过,带着爹娘那不舍的目光,带点‘‘臭盐豆’’,和小鱼干、粉条等一些家乡特产逃也似地离开家,为啥?因为我怕眼泪落下。回到我为了生活而奋斗的城市,每个想家的时候,我就自己学着娘的样子做,盐豆炖豆腐,和盐豆炒鸡蛋!在家看娘做时,感觉超级超级简单,锅热放油,放入葱姜,再放入泡软的盐豆,炒一会,加水,水开放入豆腐,大火烧开3到5分钟,一道美味家常(盐豆炖豆腐)就成了,盐豆炒鸡蛋也一样简单,锅热放油,葱姜爆香,放入泡软的盐豆,打两鸡蛋,盐和辣当然可放可不放了,根据自己口味,翻炒一会即可出锅。
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出娘炒的那个味!也许娘做的美食才会是令我们每个人心中那唇齿留香,念念不忘的美味。那一种是你‘‘念念不忘’’,‘‘唇齿留香’’的美食,它有哪些令你难忘的往事?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