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家熟知的海南岛都是阳光、海滩和椰林,但其实海南岛因为被大海环抱,所以产盐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岛上不仅有我国南方 的海盐场,还有一处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千年古盐田,十分震撼。
说它震撼,并非因为它规模有多庞大,而是看上一眼,你就会十分佩服古人的智慧。这千年古盐田在海南岛的儋州湾,而儋州海湾可不像三亚海滩那么平坦。百万年前,琼岛西岸的一次火山喷发,岩浆奔流入海,水火交融,所以这里的海岸边是礁石和火山石丛生的。
不过恶劣的环境是 难不住咱们中华民族聪明的劳动人民,当时的人们利用火山石与海水的潮汐,想出了一个极其绝妙的晒盐法,而且成了当时高产盐量的典范,受到了皇帝的褒奖。
年前,一群福建人移民到这里。 烟火自然不能离开盐,一位叫谭正德的人在发现了当地海边的火山石上有盐后,聪明地把火山岩石横着削去一半,并在顶部四周留出凸边,好像一口大砚台。
每当夜里涨潮时,海水就会自动漫入“砚台”,因为槽口很浅,早上退潮后,太阳好的时候,就能把“砚台”里薄薄的海水晒蒸发掉,到了晚上便可以收盐了。既方便,还是 的 。
村民们跟着谭正德在这里开凿了上千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盐槽,从此开创了高产量的“日晒制盐”的先河。如此巧妙的作法被清朝皇帝乾隆得知后大家赞许,还以谭正德的名字特赐御书“正德”颁给这些海南岛上的盐田人。
如今儋州湾的一些村民依旧沿袭着多年来的古法制盐,他们说这样制出的盐味很鲜,做菜都不用再放味精。另外那些有年头的老盐还有药用功效,比如嗓子不舒服或上火,泡点盐水喝很快就能好了。
当地除了卖盐,还卖盐焗的鸡蛋、鸭蛋和盐焗鸡,当地人说,这也是很早以前流传下来的做法。想起来如今很多餐馆都有盐焗这道菜,当时看着很新鲜,没想到这都是学习古人的做法。所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分有必要,书中的知识和路上的见识是 的结合。